广播电视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广播电视新闻学论文格式、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和人才类型的培养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20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6011849127062 论文字数:2943 所属栏目:广播电视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BA Thesis

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和人才类型的培养

 

本文所言的语境是指与研究对象相互关联的多因素情境,论文帮写具体说,指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相关联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媒体背景等。这些相关联的因素中有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语境,必然会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产生影响,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作出相应的调整。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设置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点共计有209个。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教育部网站等方式收集到209个专业点开办的学校,并对这209个专业点设置时间、开办院校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从专业点设置时间看,前慢后快,目前呈超常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设置虽然起步较早,50年代末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就开办,但是直到80年代中期才缓慢增长,1985至1999年平均每年仅增加1.3个专业点,而2000年至2009年,则平均每年增加19.1个专业点。

2、从专业点设置地域看,布局结构不合理从省份分布看,中国内地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有28个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占到90.2%。分布最多的湖北省有24个专业点,江苏18个,四川13个,河南12个,最少的省只有1个,平均6.7个/省。从区域分布看,最多的华东地区是最少的东北地区的4倍,华东和中南地区所占比例高达56.4%,占到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的半壁江山,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专业点较少。

3、从专业点设置院校类型层次看,竞相效尤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中,涵盖各层次多类型高校。从学校层次看,一般本科院校最多,有124个专业点,比例占到59.3%,211学校和独立学院比例相当,为20%左右;从学校类型看,几乎涵盖所有类型,具体包括综合类、师范类、语言类、财经类、政法类、艺术类、民族类、理工类、农业类、林业类、矿业类、传媒类12类。

 

新语境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设置和调整提出的新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时,应主要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两者是直接影响因素且发生较大变化的因素,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新语境的主要表现。新语境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高校现有的培养能力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设置和调整面临的两大新语境,一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帮写毕业论文人才培养由统一化转变为多样化;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创新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广播电视业的深刻变革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广播电视行业外部来看,面临“媒介融合”和“三网融合”带来的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内部来看,面临“制播分离”带来媒体经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这些新需求对高校应有的教学资源如师资、设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专业设置时应以高校现有的培养能力为依据,否则会使培养的人才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会误人子弟。

2、人才需求类型的多样化要求专业设置避免同质化新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需要的类型在不断扩大,从层次上看,既需要学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也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从类型上看,既需要工科院校的“文理交叉型”、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报道型”、财经院校的“财经新闻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也需要掌握多种媒体技能的融合型人才。笔者的调查显示: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设置的学校已涵盖所有层次,类型已达12大类,其中综合类、师范类院校最多,艺术类、体育类院校较少。专业设置时,应从全国范围的设置情况和专业点所在区域的专业点情况全面考虑,重点考虑较少的层次类型的专业点,避免专业点设置的同质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3、人才需求岗位的新颖化要求专业方向设置柔性化新语境下广播电视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在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内部,新技术不断促使多样化传播媒介和途径的产生,目前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各种新媒体表现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媒体以外的不同行业,如企事业单位,随着与外界沟通的需要和自己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传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类人才可称为泛媒体人才①。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需要的采写编播岗位外,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和泛媒体会产生新的岗位需求,如广播电视产业部门需要的经营岗位人才、各种视听新媒体需要音视频编辑、宣传公关营销等泛媒体岗位人才。这样快速多变的岗位需求仅靠刚性的专业设置无法满足,所以,可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以柔性的方式来应对。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策略

新语境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各种新而更高的要求,但该专业设置的无序,布局的不合理,师资、设备硬件的不足等,极大地阻碍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因而,必须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从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用人单位三者共同调整来实现。

1、教育主管部门应本着“数量控制、布局优化”进行专业设置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点增长过快而且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应抑制专业点的过快增长,一是对专业点较多的湖北、江苏等省份停止设置,对专业点过少的内蒙、宁夏、海南等省份进行帮扶;二是严格进行专业绩效评估,对一些办学不合要求、招生人数过多的专业点控制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专业设置预警系统,及时公布专业点布局、招生就业等情况,尽量避免专业设置和招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可根据预警系统主动停办专业,从而不断优化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数量与质量、区域之间”的均衡化发展,同时也可缓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的相对不足,为人才的培养培植良好的土壤。

2、高等学校应从“专业方向特色化、柔性化”进行调整在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高等学校还可采取灵活的柔性方式,及时修正专业设置过于刚性带来的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高校应根据新语境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新需求,结合学校的层次和类型进行准确定位,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重点大学和外语类等条件较好的高校可培养广播电视国际新闻方向人才;专业性大学可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学科培养特色人才,如出镜记者、财经报道记者、体育新闻报道记者、媒介经营与管理人才等;而层次较低的高校可培养音视频编辑制作、电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型人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多种终端的不同需要,如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这样可一定程度降低专业设置的重复度,从而缓解结构性失业,促进广播电视业的健康发展。

3、广播电视行业等用人单位应从“科学、超前”角度进行人才需求预测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国内30所靠前的新闻院校调查显示,一些高校毕业生进入新闻媒体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专业对口率不高,原因之一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滞后于业界的需求,因此帮写硕士论文,需要进行人才需求预测,提前预测未来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内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结构规律,但目前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需求预测,可从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公司等主要对口就业领域需求进行预测,预测这些机构需要的人才类型,作为柔性调整的依据。

 

关键词:需求预测 人才类型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