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构造的指标体系主要是用来衡量中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情况,所以主要数据变量都与文化产业实力相关,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 5-1 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有着“朝阳产业”之称的文化产业具有污染排放低、产品与服务产出质量高以及资源消耗低等优点,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更是想更进一步,突破增加值占比 5%的目标。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各地区间的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点能够为制定中国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本文相关理论分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一个能够反映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实力指标,利用该指标与功效函数得到各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评分值,然后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中国地区间文化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显著的不平衡状态。首先,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上呈现“东高西低,南北两极地区偏弱”的非均衡发展格局,其中以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等地区遥遥领先其他地区,且多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其次,在文化产业空间联系上体现为“西松东紧,南略密北略疏”的空间不均衡分布,而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联系在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都有向秦岭-淮河一线外的两边地区集中的趋势,其中河北、北京、安徽等地区与更多的地区有较强的文化产业空间联系,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总的来说,中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不均衡,整个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网络结构,且没有有效发挥先进地区的带动作用与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体现中国文化产业的不协调、低效率发展状态。
(2)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广东、浙江等地区在权力分析中都表现得比较普通,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及带动作用,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一般,甚至山东的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其他地区的引力影响几乎没有,辐射能力很弱,不过这些地区也有优势,即文化产业发展独立性很强,对于自身的潜力开发比较高,未来这些地区是中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改革中的领头地区。而本身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低的地区,如海南、甘肃、新疆等地区在权力分析中表现也不尽人意,说明这些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不管对外还是对内都缺乏优势,是中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点。还有一些地区如河北地区,虽然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强,但是在权力分析中表现得却比较好,说明这些地区本身的潜力较大,但是没有被很好挖掘出来,是中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至于像江苏、北京、上海等本身文化产业实力就高还在文化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心度分析中表现得特别好的地区将是中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中心地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