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经济论文格式、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低碳转型与相对贫困:缓解还是加剧?——来自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日期:2023年12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3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11281733309381 论文字数:33202 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从环境规制基本理论出发,并根据低碳转型这一特定的环境规制手段分析了我国低碳转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济论文怎么写

贫困和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中国面临的两大挑战。中国一直致力解决贫困与气候变化,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中国宣布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在未来,建立有效机制进而缓解我国相对贫困成为我国未来扶贫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同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揭开了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序幕。由此,中国在2020年驶入了缓解相对贫困与实现低碳转型的双轨进程。

我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中,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与缓解相对贫困的共同发力,然而两者存在相互掣肘的风险。一方面,贫困的减缓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改善,其消费水平的提升可能产生更多的碳足迹,从而对实现低碳转型目标构成障碍(郑馨竺,2022)。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极端贫困的消除并不会造成全球碳排放量的大幅上升(Bruckner,et al),但中国目前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未来的工作目标是建立相对贫困减缓的有效机制,这对收入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贫困群体更大幅度的收入提升,我国在多重目标约束下,我国在实现碳排放目标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动能、产业发展方式、居民消费理念发生转换,其必然会对现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分配结构产生冲击,甚至使得社会财富分配被重新调整。一个紧迫且现实的问题便是:低碳转型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低碳转型又会如何影响相对贫困?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绿色低碳转型的研究多集中在评估其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应,注重长期趋势分析,鲜有文献将其与相对贫困联系起来。而探究不同阶段绿色低碳转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对于防范低碳转型过程中伴生的风险,实现“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进一步丰富环境规制的社会效应

目前鲜有文献直接研究低碳转型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一些文献虽然涉及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但由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效应存在较大差距,作为环境规制当中的一种,低碳转型与相对贫困之间应当具体分析。随着当前我国低碳转型的深入,必然会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关注低碳转型对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影响的同时,社会效应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进一步丰富了低碳转型的研究视角

现有对碳排放的社会效应研究大多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开,注重碳排放效应的长期趋势性分析。本文从环境规制的社会效应出发,首先分析了低碳转型在不同阶段可能对相对贫困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检验当前我国所处阶段,并对低碳转型初始阶段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3)进一步丰富了低碳转型在微观层面的研究

现有关于环境规制与贫困关系的文献多采用宏观样本数据展开研究(何春和刘荣增,2022;杨丽雪等,2014),这不利于从微观层面制定详细的减贫措施。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微观数据库(CFPS),将低碳试点城市名单匹配到该数据库的微观个体进行研究。此外,本文从个体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讨论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低碳转型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2  文献综述

2.1  低碳经济概念与低碳城市政策效应评估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最早使用了“低碳经济”一词,之后“低碳经济”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很快传播开来。在白皮书中,低碳经济被定义为使用更少的能源与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获得良好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庄贵阳(2005)从技术经济特性出发,认为低碳经济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能源效率,优化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是能源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付允等(2008)则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角度出发,认为低碳经济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基于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的低碳排放型的经济模式。并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三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概括。尽管各个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从自己的理解与研究视角出发,提出的概念有所差异,但大体的内涵相同:在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治理的改进,最大可能地减少碳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气体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陈诗一(2012)在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低碳经济转型这个概念,认为低碳转型与普通意义上经济转型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指出低碳转型就是将能源与环境污染纳入经济实际转型进程的经济发展,而污染和碳排放的减少则是区分低碳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2  相对贫困的概念与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

2.2.1  相对贫困的概念与衡量

经济学家往往将贫困区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人们收入无法支付维持个体正常生活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的状态,同时他们缺乏改变生存状况、抵御各种风险和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森,2001)。对绝对贫困的研究往往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经济活动的扩散能够自然地改善贫困。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愈演愈烈使得学者对贫困认识的进一步加深,认识到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满足最低生活必需品,还需要解决那些相对的排斥与剥夺,这便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指那些在物质和生活条件上相对于他人匮乏的状态,是一种相对的剥夺感,其与劳动力价格差异、收入分配等息息相关(万广华和胡晓珊,2021;汪晨等,2020;李永友和沈坤荣,2007)。当个体难以达到社会所认定的其他生活水平从而被排斥在正常生活之外的一种生活状态,意味着相对剥夺,因此相对贫困具有动态与相对性(邢成举,李小云,2019)。

关于相对贫困的识别,目前学术界较为统一的做法是设定相对贫困线,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个体是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而关于相对贫困线的设定,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家庭收入的平均数或者中位数作为相对贫困线。如经合国家组织(OECD)将相对贫困线设定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或者平均值的40%~50%(Ravallion & Chen,2011),由于中位数比平均值更为稳健,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都使用中位数的比例来划定相对贫困线(Preston,1995;Madden,2000)。万广华和胡晓珊(2021)、汪晨等(2020)皆用此方法对中国整体相对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此外,还有学者构建了相对贫困的多维指标,如于新亮等(2022)从教育、健康、就业、医疗服务、生活质量、住房、土地收入等八个方面对居民相对贫困进行识别。王小林和冯贺霞(2020)围绕“可行能力”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等多个维度对贫困进行识别。

3  中国低碳城市政策概况 .......................... 13

3.1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 .............. 13

3.2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概况 ..................... 14 

3.3  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路径与成效 .................. 15

4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17

4.1  理论基础 ......................... 17

4.1.1  成本遵循说 ....................... 17

4.1.2  波特假说 ........................ 18

5  低碳转型对相对贫困影响的实证研究 ........................... 23

5.1  实证研究设计  .......................... 23

5.1.1  模型构建 ........................... 23

5.1.2  变量说明 ......................... 24

5  低碳转型对相对贫困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2  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关于相对贫困的测定,一般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或均值的40%~60%为设定基准,由于中位数较均值更加稳定,因此实践中大多数学者都结合中位数计算相对贫困线(万广华和胡晓珊,2021)。使用普通家庭规模测算人均纯收入并以此划定相对贫困线,容易忽略家庭规模经济的积极作用,而使人口较少的贫困家庭被“漏出”(周力和邵俊杰,2020),为此本文使用“等效家庭规模”①为基础测算相对贫困线:以家庭总收入/等效家庭规模得到等效家庭规模人均收入,再将得到的人均收入的40%划定为相对贫困线,若人均纯收入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2)核心解释变量

陈诗一(2012)指出,低碳转型就是将能源与环境污染纳入经济实际转型进程的经济发展,而碳生产力能够很好地将能源与环境污染纳入经济转型的度量因而被认为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标(付加锋等,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