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养殖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养殖户是生产主体,个人及家庭特征会影响其响应政策的具体行为决策。①养殖户的风险意识和环境意识受其年龄大小影响,进而影响其生产行为,一般认为养殖户年纪越小,风险意识与环境意识越高,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能力越高,对政策的响应行为越积极。②养殖户的受教育水平代表着劳动力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养殖户认知越全面,更有能力应用新技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③家庭农业生产总人口数代表着家庭劳动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多,养殖雇佣成本较低,生产决策行为也趋于合理。④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越多,代表养殖粪污消纳能力越强,养殖户更有可能选择粪污还田,提高其政策响应程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1)改革开放后,吉林省畜牧业得到充足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重。我国中央层面的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框架可以分为 5 个层级,吉林省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层面的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通过将政策目标、内容与吉林省实际情况对比总结,可以看出政府在积极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全面地推进畜禽粪污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命令控制型政策与经济激励型政策结合,更加有利于养殖户积极响应防治政策,但中国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存在环境规制的细化程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使得命令控制型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的问题。此外,经济激励型政策覆盖面狭窄,存在规模限制,缺乏引导力度。
(2)通过对吉林省 230 户养殖户的调研分析可知,养殖户年龄集中在 40 岁以上,学历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养殖规模在 50-600 头之间。养殖全过程中养殖户对畜禽养殖污染政策的各项行为响应程度大小不一。养殖户对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的科学选址行为和标准化设施建设行为响应程度分别为 25.66%和 58.26%,这是由于科学选址和标准化设施建设前期投入资金、人力等资源较多,为保护短期利益,养殖户放弃长远利益和环保行为,响应程度较低;第三,养殖户对投入品规范使用行为、资源化利用行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响应程度分别为83.91%,64.35%,100.00%,行为响应程度较高,但大部分养殖户环保行为较为原始,操作是否规范无法确定。可能是因为养殖户的个人特征导致其接受防治政策或新事物能力较差,加上政策宣传不足,对养殖户系统的培训教育不足,使得养殖户对各项防治政策认知度低,行为响应程度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