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658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011131136535832
论文字数:3000
所属栏目:电气工程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P>[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以及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要求,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必要性,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关键词]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P>
<P>一、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要求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行业准入制度。实施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深化设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一般包括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注册电气工程师是其中17个专业注册工程师之一。2003年3月人事部、建设部印发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注册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发电、输配电、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电力系统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如下:1)电气专业工程设计;2)电气专业工程技术咨询;3)电气专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咨询;4)电气工程的项目管理;5)对本专业设计项目的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培养适应我国电气工程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它要求专业定位要贯彻“厚基础、宽专业”的方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要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然而,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还存在着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如轻实践、面向工程不够;课程结构设置不够、不合理;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等。为此需要建立起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P>
<P>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必要性实行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基础环节是对大学本科教育进行严格的评估,保证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规定,凡经本专业教育评估合格的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注册考试。还有人建议,凡经本专业教育评估优秀的学校毕业生可免基础考试,而经本专业教育评估不合格的学校毕业生不得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可见,电气工程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注册电气工程师是多么重要。同时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代表了工程界对电气工程师专业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为高校制定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进行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电气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工程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不仅要为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要为注册电气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承担起应有的义务。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一)建立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专业方向设置方案目前高校专业目录,是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的,目的是拓宽专业口径。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本专业就是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然而,受到学时和学分的限制,学生在大学4年不可能学完电气工程涉及到的所有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生学完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之后,还应在专业课选修模块中根据自身特色设置2~3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修。我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不分专业,专业考试大纲分为发输变电和供配电两个专业模块,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指建筑电气专业,对应的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专业模块为供配电专业模块。供配电专业模块又分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三个专业领域。这些专业领域反映了我国电气工程界的实际情况,也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建立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专业方向设置方案具有实际意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应覆盖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共同基础要求;专业方向选修课应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二)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掌握根据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要求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今后适应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事业要求的必备素质。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相当广泛,不仅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等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内容,还有电气工程管理、电气工程经济、环境保护、电气法律法规、电气安全、电气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学生应掌握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也是工程界对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强调课程内容的完整,而是要进行课程体系的组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课程模块,如建立工程力学系列课程模块、电气工程基础系列课程模块、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模块等。(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一名注册电气工程师,应该在工程实践中努力培养良好的素质,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以外,还应具备电气工程所必须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在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主要指公共部分技能考试大纲)中就得到充分体现。</P>
<P>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应培养适应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要使学生具备电气工程师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期间,除应强调培养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外,还应加强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基本能力。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2)发展能力。它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等。(3)人际能力。主要是指为人处事、沟通、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P>
<P>2.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教学体系上向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建设教育48气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计划要有足够的弹性。一方面,课程设置应根据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允许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2)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体现开放性和可塑性。允许教师随时修改教学大纲,将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融到课程中去。(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各实践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使之体系化、科学化。既需要根据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又需要将目标分解,合理、有序地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4)提倡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3.加强电气工程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力手段,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尤其是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直接涉及工程质量、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规范就达10本左右。作为未来的注册电气工程师,熟悉现行的电气工程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学校进行电气工程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些法律的基础。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结合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将电气工程建设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融入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是目前教学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P>
<P>四、结束语</P>
<P>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影响重大。在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下,要深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要促进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将电气工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为目标。既要考虑其教育属性,又要考虑其电气工程特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密切关注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实施进展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合格人才。</P>
<P>[参考文献</P>
<P>][1]李爱民.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资格制度[J].电气时代,2005(4)</P>
<P>.[2]苏永强,黄玲.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工程教育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P>
<P>.[3]黄忠东.工程应用性本科人才能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