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在社会性别视野的影响下,乔叶在关注女性和着力塑造女性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女性写作风格。首先,乔叶摒弃了宏大叙事,她擅长从目常生活进入小说,着力描写日常生活下女性的婚姻、女性的生存,展现女性现实,为女性立传,重构属于女性的民间史,将女性经验重新展现于社会公共空间。
第一章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女牲书写
第一节重写女性经验
(一)跑密经验"去伦理化"的还原
那些来自于女性身体的、隐秘的体验,无论是女性成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和遭受的意外伤害,还是在情爱过程中欲望的放纵和表法,在现实中往往被伦理道德和社会舆论所遮蔽,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话语身处弱势。在乔叶的女性写作中,她去除了被社会定义的伦理道德,而是还原了属于小说的道德:诚实。乔叶说:"在创作这些作品中,我遵循的第一规范就是两个字:诚实。具体地说,就是也灵的诚实。我把这个视为我文学的第一道德。"她从女性身体的感受和欲望的释放出发,以—种诚实的写作态度把束缚于社会伦理中的女性解放出来,为女性发声。她通过描写女性隐秘的情欲,力求还原女性不同生存境遇下真实的内心世界,用一种"去伦理化"的叙述方式,在伦理和人性面前,她给予了女性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自由。
在创作小说之初,乔叶就首先把笔触投向"灰色身份"女性一一妓女,她用"去伦理化"的写作方式解构了背负送个边缘群体身上的道德歧视。《我是真的热爱你》中的冷红,《紫蓄薇影楼》中的小丫,都是为生计所迫而走上卖淫的道路。她们都是卑微的外来打工妹,生活的苦难和金钱的诱惑让她们在半推半就中坠入欢场,成了风尘女子。这两个小说的故事结构和古往今来此类题材的作品大致相同,女主人公都有凄惨的命运和被迫走上卖淫的道路。但乔叶通过此类题材要表现的不同是,冷红和小丫在成为"小姐"后对这一职业的认同,及心理上的接受和坦然。"现在,她终于挖出了最丑陋的那部分根结,虽然挖时疼痛难忍,但是挖出来之后的感觉却是那么踏实。她突然发现,无耻埋葬时,就是卑琐。一旦亮出,似乎就有了一种奇异的坦然。"经历了痛苦和挣扎后冷红坦然接受了沦落为妓的现实。她渐渐地她放下无耻,在出卖身体的同时,也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欲。虽然因生存所迫而走上歧途,但从被动到主动,从无奈到迎合,都是冷红自己的选择。而《紫蓄薇影楼》中也有同样的描写:"对于自己以前做过小姐的事,小丫觉得除了在父老乡亲面前说不得嘴以外,真的没什么。
......................
第二节女性的家族,女性的历史
乔叶的女性写作是幽深的,她深入到女性内也深处,通过对女性复杂也理的描摹,刻画女性的也理现实。同时,在社会性别视野下,乔叶的女性写作也是广阔的。空间上,她把女性放置到宏观的家族和代际之间,探究不同代际女性人物之间的对抗与消解:时间上,她把女性置入到缓慢流逝的岁月时光中,书写不同代际女性人物的的历史命运,传达在时间的循环交替中永恒的生命意识。空间上的立体性和时间上的纵深感使乔叶的女性视角更加开阔,同时也使她完成了对女性人物生存现实和历史命运更加丰富和饱满的塑造。
(一)激烈的对抗,温情的和解
《最慢的是活着》从孙女二姐的视角讲述奶奶的一生,小说中的孙女和奶奶从对立到相容,不仅流滴着血浓于水的温热亲情,更表现了两代女性间对性别认知、对情感态度的不同。小说中的奶奶一生命运坎切,但作为传统女性,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寄托在男人身上。她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在千六岁时晕着头嫁了人;"就见过一面,连人家的脸都没敢看到,就嫁给人家了。那时候嫁人,谁不是晕着头嫁呢?"结婚后不久,爷爷就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奶奶本可以再嫁,但她顾念自己幼小的孩子是个男孩,她要让儿子为自己的家族延续香火,传宗接代,因此她放弃了再嫁。嫁人之前听从父亲,嫁人之后跟随丈夫,当丈夫从军牺牲,奶奶为了儿子开始了年纪轻轻的守寡之路。男权文化的棚锁己经把奶奶牢牢地锁在曾经的夫家,这看似是一种贞烈,实则传递出中国传统女性丧失自我的悲哀。奶奶虽然身为女性,但受男权的压制和侵蚀产生了深深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拥有传统封建观念的奶奶认为只有男孩才能算作这个家族的一员,而女孩总会出走外嫁。同时她认为只有让一个家族人丁兴旺,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嫁入这个家族的价值,因此奶奶喜欢男孩总是多过于女孩。她在每年送化王爷"上天",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都是这样的:"您老好话多说,赖话少言。有句要紧话可得给送子娘娘传,让她多给骑马射箭的,少给穿针引线的。"?因此二姐的出生并没有给奶奶带来喜悦,她处处挑剔二姐,认为二姐是"一个不争气的女孩身子,不仅占了男孩的名额,还占了个男孩子的秉性"。作者有意识地在小说里用各种细节凸显着奶奶的性别歧视,她不让二纽上大床上睡觉,而哥哥却可享受那样的特权;二姐和哥哥一起犯了错误,她对哥哥总是很宽厚的原谅,而对二姐则严厉地批评。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奶奶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她不仅认为自己的是卑怯的,更认为生为女儿身的二紐是不吉利的。
.........................
第二章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历史书写
第一节对文革历史的深度反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民文学》刊登了一篇名为《班主任》小说,拉开了"伤痕文学"的开端,文革历史也在文学作品中也从地下浮出地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文革作为一段伤痛记忆,一直没有被作家们的笔触遗忘。然而无论是"伤痕文学",还是后期的"反思文学",通常都把身处时代下的人们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而一切罪恶都是外在的时代和历史造成的。毕飞宇曾这样评价伤痕文学:"从今天的眼光看来,'伤痕文学'当然不能令人满意。从本质上看,伤痕文学依然还是'文革'文学。它有这样的一个文学公式;你说我错了,我承受了苦难,其实真正错的是你,应当被定在耻辱柱上的还是你。"乔叶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文革",但她敏锐地发现,"文革"虽然是一种历史的错误,但更是"人性"的错误。她在访谈中也提到;"我坚信,文革中尽曾有很多人都杀了人,但是和自认为没有杀人实际上也在杀人的人相比,杀人的人还是少的。自认为没有罪的人一定是大多数。当然也是最爱遗忘的对'文革'最保持沉默的大多数。从这个角度写,更微狄更繁复,也更有我自己认为的意义。"因此,她把对文革历史反思的落脚点放在了被人们所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那些被动参与的无辜者。她为求"打破沉默",通过刻画当下的人们如何去面对过去,如何对待历史,让真实的人性浮出历史地表。
(―)他们如何对待历史
面对文革历史,有的人缄口不言,有的人歪曲事实,而有的人却把它当做消遣的对象,甚至是怀旧的对象,企图把它娱乐化甚至游戏化。在小说中,乔叶写到了金金"三遇拾梦庄"的经历。金金他们考察的新景点"拾梦庄"竟然完好保存着文革时期的各种遗迹,墙面上的红字让在场的领导团队回忆起那段让人癒狂的岁月,他们在写着"文革"歌词的那面已经斑驳的老墙前,激情療濟地唱了起来,并跳起"忠字舞",要把这些文革元素作为旅游资源去开发,研究文革文化景区的旅游模式的教授甚至说道:"按照咱们的国倩,严肃和娱乐并不矛盾,甚至是互为表里。再娱乐的事情只要有严肃的骨头撑着,肯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啦……有了最后的批判,前面的娱乐就都是很艺术的黑色幽默了嘛。"历史永远是严肃的,尤其是面对不计其数的无辜生命被忽视被践踏。然而送种戏谴历史的方式不仅不尊重历史,更是把那些无辜的生命轻浮地当做了玩笑。比起那些通过沉默和歪曲事实来逃避内心罪恶的人们来说,这些"游戏"历史的人们不仅不认罪,而且根本不知罪,并把娱乐建立在生命的沉着和苦痛上,这无疑是罪恶的,更是可恶的。乔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极为荒唐但却极具讽刺意味情节,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
第二节对现代社会和人性的叩问
(―)沉浮的女性命运:"后文革"时代的罪恶里延
面对历史人们如果去遗忘、回避和否定,那么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面对当下的生活。《认罪书》中,乔叶通过碎片写作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恶性事件,无论是食品安全隐患,还是建筑偷工减料,这些都直指人性中自私贪婪、诚信缺失的阴暗面。"文革"历史中潜藏的卑鄙残忍、因势利导、盲目跟风、见风使驼、谨慎敏感等人性罪恶在当下社会中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乔叶用她擅长的女性写作,以金金、梅梅、梅好三个女性人物为线索,采用历史与现实交叉互文的结构,通过三个女性环环嵌套的’故事牵发出一个庞大的犯罪集体,完成对当下社会的的深度思考和对人性的提审责问。
小说的第一层是金金的故事。金金带着"野种"的称号来到人民农村封闭保守的环境让人们对她并不怀好意。童年的阴影给年幼的金金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她对这个世界的表现也就变成了敌意和反抗。"既然是野种,反正是野种,那就在野送件事情上,我干脆就先天足加后天补,能拼就拼,能抢就抢,能打就打,能占就占。她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没有谁有义务一定对她好,到处都是战斗,人人都是对手,她把"野"发挥的淋漓尽致,下河摸鱼,上房揭瓦,横行霸道。长大后金金欺骗"青春痘"的感情,利用他给自己安排工作,甚至不惜w身体为代价,当一切水到渠庶她便无情地"过河拆桥"了。在遇到梁知后明知道他已经有家室和妻女,但她没有所谓的道德底线,仍陷入和梁知疯狂的爱恋中。后来金金被梁知抛弃后怀着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