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会计论文,本文旨在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国有建筑业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了中国建筑为案例分析对象。从回顾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历程出发,探究其数字化转型影响绩效的具体途径。并基于熵值法与DEA模型分析得出的评价数据,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做了具体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经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和高质量驱动的阶段。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与各个领域紧密衔接,中国国内形成了以数字信息为基础支撑的庞大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建设、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名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及。
回顾近十年来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发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宏观政策扶持、行业内部重视、企业大力发展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数字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建筑业企业经营业务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影响。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建筑业企业急需探索的方向,建筑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升级与不断地改革创新,国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1.1.1 宏观政策背景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随着5G、大数据、AI、AR 等高新技术大规模研发与创新应用落地,数字经济正不断成长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能有效促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评估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数字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将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国务院在最新2023年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要实现高效联通,通过不断加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实现数字技术创新重大突破,提升数字安全保障能力。《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与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等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丰富评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本文通过回顾中建数字化发展历程,梳理其影响绩效机制,评价中国建筑数字化指数,总结具体影响,丰富了关于评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的研究。
(2)丰富数字化转型影响建筑业企业的研究。目前现有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企业,研究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学者也更多的把目光集中于数字化推动建筑业发展,但关于数字化是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如何提升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少。本文完善了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案例研究,丰富了研究成果,为学者提供更多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
1.2.2 实践意义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调整业务流程,强化市场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亿欧智库在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建筑业数字化程度仅占6.5%,居于全行业的倒数第2位,建筑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为落后,亟需制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数字化一体应用平台,探究更智能化的项目运营模式。
中国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代表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作为集团的发展目标。其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战略对于研究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指向性和代表性,其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与方向也可以帮助其他正处在数字化转型难题中的建筑业企业提供借鉴思路,帮助其他企业确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找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建筑具体案例的介绍,可以给相关建筑业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数字化转型概念界定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驱动企业转型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社会发展、信息科技水平进步的产物。在实际应用中建筑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常将BIM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相结合,进而重构生产关系,谋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
在现有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转型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国外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Loebbecke and Picot,2015)[1],同时指出数字技术是集信息、 计算、沟通和连接于一体的新型技术(Bharadwaj,2013)[2]。部分学者指出数字化的核心是用户需求,信息技术是辅助其他创建新运营模式获得竞争差异化优势的一种途径(Berman,2012)[3],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将企业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调整数字战略,有效利用组织内部资源(Yeow,2018)[4]。从企业发展运营角度,学者认为企业数字化是基于数据处理,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能改变企业的业务结构与后续发展的转型模式(Gölzer, Philipp and Albrecht Fritzsche,2017) [5],提出数字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数字化应用企业能在长期发展逐步改变价值创造路径(Vial, 2019)[6]。
国内学者指出数字化转型就是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入到企业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研发创新、销售售后等环节,让数字技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吴群,2017)[7],是一种以用户价值主导和替代式竞争驱动的企业管理变革与范式革命(肖旭和戚聿东,2019)[8],通过对数据、数字技术以及数字融合平台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孟天广,2021)[9] 。对于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指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是将技术与业务和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对战略、组织、文化、人才以及商业模式进行创新重塑(由瑞凯等,2021)[10]。数字化建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理念与建筑业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间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建筑白皮书(2022)》,2022)[11]。
2.2 数字化转型理论基础
2.2.1 数字化管理理论
我国学者认为企业数字化管理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基础,以企业信息系统为工具,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实施对企业生产经营和需求到供应链的全流程管理(杨绪红等,2003)[12] 。
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涵义有三层,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数字化;二是基于数字化平台和网络进行管理:企业部门之间在数字化平台建立联系,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协作和交流;三是实现量化管理: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都以数据为依据,实行管理和决策的数据化。
在建筑企业中,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打造施工工程数字化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指的是,通过数据处理对建筑工程的内容进行量化,搜集、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反馈到相关部门。通过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实现建筑项目施工的预期目标(来伟祥,2011)[13]。这个过程是综合了众多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理论的有效结合构成了建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理论体系,确保数字化体系的构建能够顺利完成和有效运行,实现提升施工管理价值的目的。
3 案例介绍 ................................... 13
3.1 中国建筑简介 .................................. 13
3.2 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动因 .......................... 13
4 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路径识别与分析 ...................... 23
4.1 路径识别 ................................. 23
4.1.1 影响企业经营路径 .......................... 23
4.1.2 影响建造业务路径 ............................. 24
5 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影响绩效效果评价 ........................ 31
5.1 基于熵值法的数字化转型评价 ........................ 31
5.1.1 词频统计 ............................... 31
5.1.2 基于熵值法评价数字化转型水平 ...................... 32
5 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影响绩效效果评价
5.1 基于熵值法的数字化转型评价
5.1.1 词频统计
本文基于其他学者对国有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对中国建筑2013年至2021年年报中所披露的关于数字化转型相关关键词进行词频数量统计。以此结果作为中国建筑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替代性指标。 本文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章,总结、整理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对其进行词频整理得出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词汇如表5-1所示。
中国建筑年报中数字化相关词汇出现的频次在2017年后迎来快速增长,合计频数统计如图5-1所示。在2017年后,每年中国建筑的年报里数字化相关词汇都会被频繁提及,其中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提及次数最多。从2021年企业年报来看,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表述中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应用的占比将近95%,出现频次超过50次。由此可见,中国建筑数字化后续发展重点将是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
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中建偏向以智能建造为基础,开创智慧工地,统筹兼顾多个施工点;在制造方面重点发展智能模拟制造,电力供应方面寻求绿色发展应用弱电智能。中国建筑从多点位大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