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成分分析
(一)构建会计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首先需要构建一套合适的会计指标体系,本文以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为基础,并参照现有文献的构建方法,选取总计 9 个原始指标,如表 6.1 所示。同时,为保证结论科学性,本文在导入原始会计指标时,拓展观测年度到2006 年至 2018 年。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污染监督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企业声誉理论,以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声誉获取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了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具体路径和效果,为本文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选取鲁抗医药环境责任缺失和改善两个阶段的具体事件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动态转变过程中向企业施加压力的具体路径以及企业在压力下改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具体途径和达到的效果,为重污染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例。本文得出结论有三:
第一,鲁抗医药环境责任履行行为的转变与利益相关者所施加的压力程度变化有关,利益相关者具备督促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影响力。前期,鲁抗医药由于管理层环保意识淡薄、地方政府管制宽松等原因,一度陷入环保危机,企业应对消极;2015 年,在社区居民监督举报、媒体报道扩大舆论、资本市场负面反应等多种外部环境治理压力下,鲁抗医药被政府责令“退城进园”,以此为契机鲁抗医药积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环境责任履行水平,并于 2019 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名单。
第二,利益相关者影响下鲁抗医药改善原环境责任履行状态的具体方式确有成效。一方面高效完成“退城进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再获环保部门认可。首先,鲁抗医药加强了对企业内部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换企业管理层、全员植树、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等方式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企业加大了环保和技术创新投入,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还系统完善了企业“三废”治理,技术优势得以凸显;最后,鲁抗医药加强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便于公众监督,也便于企业自查,有利于环境责任履行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