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声医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超声医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帮写论文 price.51lunwen.org问题提出可从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五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超声医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超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诊断与治疗紧密结合,并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不断的融合发展,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2]。由于临床诊断对超声学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社会对该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为此,我们对超声医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超声医学课程设置不足超声医学既是基础医学的延伸,又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属于桥梁学科之一,在现代医学中,担负为循证医学提供重要证据的任务。但是,从《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指南》(2007年3月出版)中我们发现,全国各医学高等院校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医学方向)及超声医学专业超声医学范畴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超声医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也相对较少,且大课讲授与临床见习的时间安排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学习效果欠佳,难以在短短几十个学时内全面学会讲授的全部内容。同时,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以医学影像本科专业为例,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
1•2教材内容不能满足需要众所周知,人才培养速度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近年来超声医学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声从简单的二维到实时三维、四维成像,从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到功能、分子成像,从单独诊断到诊断与治疗并重,极大地拓宽了超声医学的应用范畴[3]。但目前可供医学影像专业或超声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不仅数量较少,内容也比较滞后,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知识都因为教材编写周期较长而很难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一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经典案例按照课本讲解外,还自行增加了一些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1•3教学及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人体各系统向学生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具体影像学表现,让学生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这种作法缺乏对学生自主应用影像学检查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属于被动式学习,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教与学彼此脱节,缺乏积极互动。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还较少。此外,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够全面,重知识不重能力,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的考核还未列入考核范畴,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考核体系,同时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4教学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根据我国《教师法》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超声医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大多为本科或专科,并且有一部分是从临床医学或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二是实践教学基地的带教师资明显不足,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老师的学历水平及知识水平不能较好地满足超声实践教学的需求。此外,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带教老师平时主要忙于临床工作,他们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好还不够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超声医学教学的改革构想及初探
2•1转变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专业把“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专门配置了4台B超用于教学,并专门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2丰富教学内容由于目前超声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时间及课程设置均较少,因此应根据超声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增加相关学科的课程安排,如声学物理、生物医学超声学、超声病理学、医用电子技术、超声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分析等[4]。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自身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超声三维导航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2],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的教材比较滞后,因此应当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对超声医学发展趋势、最新动态、研究热点的讲解,使学生对超声医学有全面的了解,跟上超声医学发展的步伐。
2•3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新颖直观的教学[5]。如将肝脏低回声占位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等一起进行对比显示,在观看图像的过程中,引导、总结、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超声诊断要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同时进行鉴别诊断,对“同图异病,同病异图”进行总结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形象具体。二是运用PBL教学法,改变以往只有老师讲的现象,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通帮写硕士毕业论文 price.51lunwen.org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寻找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诊断分析和处理能力。三是PACS进行教学,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PACS系统,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从PACS调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图像,并可以调用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教学,使教学和临床相互统一,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6]。
2•4加强师资建设师资力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要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并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了解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并鼓励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由于实践教学基地都设在医院,医院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医疗工作,因此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较强沟通交流,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老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努力使他们认识教学工作对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
2•5强化实践教学目前超声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如对右下腹急腹症病人,应根据病人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坚持带领学生进行病例随访,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7]。这样代发论文 price.51lunwen.org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感性的认识和实践来学习超声知识。
参考文献
[1]梁萍•浅析本世纪超声医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10):632-633.
[2]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3]王茵,赵宝珍,熊文峰,等•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52-1054.
[4]邢晋放,曹铁生,段云友•超声医学专业教学问题分析与改革构想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11,16.
[5]林雅杰•浅谈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1):37-39.
[6]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7]李陶,杜文华,杨未晓,等•加强超声诊断临床实习教学[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0):71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