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以及新疆农民收入现状 ........................ 14
(一)全国与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 14
(二)新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全国比较 .............................. 15
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 34
(一)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分析 ....................................... 34
1、测评数据来源 ................................... 34
2、评价方法的选择 ............................. 34
五、农业现代化对新疆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 40
(一)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40
(二)实证方法及模型介绍 .................................... 40
六、城镇化对新疆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选取
本节的实证过程跟上节农业现代化对农民收入的实证过程一样,选取变量方面首先对农民人均纯收入(Y)取对数,记为(LNY)作为被解释变量,因子分析得到的城镇化水平(CZ)为解释变量。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结果得出,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收入则增加 1.146 单位(调整后的起 0.1061)。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现代化与新疆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在短期两者出现波动时系统以 7.8%的修正力度拉回均衡状态。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互相影响。从灰色关联度结果得知,一级指标中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城镇化,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关联度最小的为空间城镇化。二级指标里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小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卫生技术人员、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
..............................
七、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对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选取多指标体的基础上对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在测算农业现代化水平时选取了12个指标,测算城镇化水平时选取了17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测算了新疆1992-2017年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并用协整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了实证分析,现对前文进行梳理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比较全国和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各指标数值的比较,可以看出新疆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另外,从表3-10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分析得出:首先,农户通过农业经营得来的收入是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占比为54.7%。其次,农户出去打工得来的非农业收入是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其占比为25.3%而且占比逐年增大。再次,国家财政补贴收入也占到了17.9%。最后,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不明显,2017年末占比还是低于3%。
第二,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收入也相应的增加0.9471个单位(调整后的为0.3618),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误差修正的结果表明在短期出现波动时,系统将得到14.72%的修正。灰色关联度的结果表明,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大的为投入水平,其次是科技水平,关联度最小的为人民生活水平。另外,二级指标中农业技术人员数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大,其次是劳动生产率,最小的为电力化程度、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地膜覆盖程度、化肥使用量程度、恩格尔系数。
第三,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收入也相应的增加1.146单位(调整后的起0.1061),说明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也有促进作用。误差修正结果指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出现短期波动时,系统将得到7.8%的修正。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城镇化,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关联度最小的为空间城镇化。二级指标里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小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卫生技术人员、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
第四,本文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共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没有进行实证研究,但利用规模经济理论和二元经济理论阐述了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