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政收入论文格式、财政收入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各国家经济学派关于税收经济增长的探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83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05312029467573 论文字数:3575 所属栏目:财政收入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各国家经济学派税收经济增长探讨
 
   摘 要:论文帮写文章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等经济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税收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激励或制约作用,并对西方各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进行了阐述,以资借鉴。
 
 关键词:国家;经济学派;税收;经济增长
   
 不管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任何政府都没有仅仅把税收看作是获取财政收入的工具。但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经济学家们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探讨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先后出现了重商主义学派、古典经济学派、历史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福利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等经济学派,他们在论述资本积累、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地阐述了税收的功能和地位。
 1 重商主义的税收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托马斯·孟。重商主义强调社会财富增长、财富源泉观念、强调国家的作用,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只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就能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差,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实行有效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采取保护关税政策,奖励货物出口,限制产成品进口,这些税收经济思想对处在经济发展腾飞阶段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源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理论体系,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法国的萨伊。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特别强调税收的经济效果,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反对重税负,认为过重的赋税,会使国家资本的生产力减少,因此主张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根据税收经济效果的优劣决定税制结构的取舍。亚当·斯密是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在他的代表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深刻阐述了国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的经济思想实质是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政府对个人经济行为不加干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个人资本就能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在社会总体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增进国民财富。正是基于上述经济观,斯密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公平中性的税收政策,赞成根据每一个国民享受政府提供利益的比例缴纳赋税,不赞成通过累进税制来改变社会的分配结构,不赞成对流转中的货物征税,主张压缩国家经费,实行轻税政策。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也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反对重税,认为凡是赋税都有减少资本积累能力的趋势,而资本积累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萨伊则认为征税将社会用于生产性消费的产品或资本用于政府的非生产性消费,会减少人们的消费,削弱社会的生产力,因此主张税率要适当适度,要能最小程度妨碍生产,认为最好的租税就是对社会再生产危害最少的租税。因此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精髓是公平的税收原则,重视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即税收的经济效率。
 3 历史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
 历史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德国,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有早期的李斯特和后期的瓦格纳。李斯特从当时德国经济的现实角度出发,抨击了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认为这些政策忽视国家的作用,他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两个方面,分析了当时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局限性,从历史发展角度指出当时经济相对落后于英法的德国,要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实行进口替代,旨在建立德国独立的工业体系,促进生产力的增长。这点与重商主义的税收经济思想有些类似。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社会改良,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国家对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主张国家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一切政治权力,调节社会生活。
 4 福利经济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
 福利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所需的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问题,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认为社会福利大小取决于总量和分配两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增进社会总福利的2个措施:①通过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最优配置,使国民收入总量达到最大化;②通过政策的再分配,实现国民收入的均等化。庇古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自由流动存在障碍,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消除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的矛盾,因此主张一方面由政府采取适当措施,矫正资源配置的失调状态,例如政府可以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征收排污税,促使这类企业将资源从有害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部门转向有益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部门;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对烟、酒等消费品课以重税,促使生产企业提高售价,以减少人们对这两种有害身体健康的商品需求。另一方面主张政府以政府征得的税款用于资助社会的医疗保健或用于治理环境污染。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调节,促进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的趋同,增加社会的经济福利总量。庇古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在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经济福利的关系上,提出凡是能够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政策,都意味着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他还主张实行调节性的财政税收分配政策,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和财产税,扩大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等,希望在不增加国民收入总量的条件下,就能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福利经济学派强调社会经济福利,主张私人边际利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与社会边际利益的趋同,也符合我国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探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5 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
 凯恩斯学派十分重视政府税收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这点在其著名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在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乘数原理之上,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税收问题,并将税收作为国家进行宏观干预的主要手段,这些以宏观经济思想为依托的税收理论,突破了古典学派传统的中性税收,“夜警”国家等理论体系,对以后资产阶级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存在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又直接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必须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另外政府征税取自于纳税人可支配的收入,任何税收都会有促进通货紧缩、降低消费倾向的趋势。因此政府应降低税负,刺激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所以凯恩斯把改革税收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促使消费倾向增加的主要办法,认为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将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改变为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为了消除财富分配不公和提高消费倾向,他还主张实行累进税率,尤其对遗产课以高额累进税率的重税,避免人们将财富积存下来,而不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消费倾向。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倡导“逆经济风向”的税收政策,主张在经济衰退时,采取减税政策,刺激私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在通货膨胀时,采取增税政策,抑制私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并强调累进所得税和变动税率等相机抉择的税收手段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对当今各国税收政策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6 供应学派的税收经济思想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政府出现财政困难和预算赤字,凯恩斯学派政策“失灵”了。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供应学派开出了减税、刺激有效供给和经济增长的“药方”,其中减税是其核心。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的“拉弗曲线”说明了供应学派减税政策的理论依据:①政府宏观税负存在一个临近点,在这个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税收收入,超过了这个点,将进入“拉弗禁区”,税收收入将下降;②任何一定数额的税收,都可以通过高低不同的税率取得,但不同的税率对税基和供给的影响不同,因为减税可以使人们增加收入,提高生产、储蓄的积极性,增加社会供应水平,而且还不会提高价格水平,能够同时达到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这两个目标。通过上面对各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的阐述,知道尽管各经济学派的税收政策不尽相同,甚至有的针锋相对,但这些税收政策都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也必然对当前我国税收政策的制订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威廉·配第.赋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 亚当·斯密.论文帮写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6]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