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政论文格式、财政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省级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3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7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711101112349377 论文字数:32663 所属栏目:财政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供给任务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财权却没有随着事权逐步扩大而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步加大,因而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的财政转移支付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各地区地方政府都能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也逐步扩大,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初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额为2389亿元,2015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为50137.81亿元,增加了近2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8%。

世界各国设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不仅是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促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重要的是激励地方财政努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是弥补地方财力不足的两种方法。财政转移支付是外在的补充,地方财政努力是内在的动力,外在的补充很有可能导致内在努力的动力不足。财政转移支付在基于地方财政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适当考虑地区财政努力程度,否则地方政府便会对转移支付形成依赖,不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财政收入,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省级地方政府获得了大量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财力得到补充,2015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额占当年地方财政总支出的33.35%。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政府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同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省级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

......................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是:基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财政努力理论,建立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的影响,根据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测算公式,建立财政努力模型,利用2009-2014年30个省级政府的财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得出这一时段内30个省级政府的财政努力程度;然后结合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和结构,利用2009-2014年30个省级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和财政努力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评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省级政府的财政激励效果;最后根据相关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参考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努力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2)描述统计法。通过数字、图表来直观显示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及其结构。

(3)实证分析法。利用GDP和财政数据,建立二元回归模型,拟合得到各省级政府的财政努力程度,然后利用各地区财政努力度数据和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系统GMM法进行分析。

......................



第二章文献述评


2.1国外文献述评

国外关于财政转移支付与财政努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粘蝇纸效应”。粘蝇纸效应就是指中央财政拨款会停留在资金到达的地方政府,导致地方政府的支出增加,相比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增长带来的公共支出的增加,中央拨款导致的支出增加更多。

Gramlich研究发现同等数额的中央政府拨款比等额的减税对地方政府的支出刺激效应更大。中央的拨款会被留在获得资金的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地方政府获得资金后不会降低税收让居民受益,而是会扩大公共支出。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拨款不需要付出代价,而税收的增加则需要地方政府付出相应的财政努力,如果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对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激励,那么地方政府很容易对中央拨款产生依赖,从而降低征税努力度

Wallace Oates认为由于存在财政幻觉,转移支付会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产生粘蝇纸效应,造成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形成依赖。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因而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产生“粘绳纸”效应。

......................


2.2国内文献述评

国内研究成果主要是财政转移支付会影响地方征集收入的努力程度,具体研究结果没有形成定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存在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对不同地域财政努力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也有较大差异。

乔宝云等是国内较早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的学者。他们通过模型分别分析了条件转移支付和总量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抑制了地方财政努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区分地域差异,只是整体分析了全国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普遍的结论,而我国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在每个地区产生的具体效果也可能各不相同,应该具体分析。

李婉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下中央和地方的收益、责任分配对地方征集收入的影响,结论是:在支出分配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提高财政收入中的地方留成比例,都会对地方政府收入的征集产生正向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分税制中的收益分配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财政积极性,在分税制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央应该减少地方上缴收入比例,同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减少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

刘凤伟基于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以甘肃省为例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甘肃省2000-2005年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财政努力造成了负向影响。作者研究的是省级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不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相对来说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较小,且是一省为例,各省的财政情况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全国性的普适性。

......................


第三章财政转移支付与财政努力理论..............9

3.1财政转移支付理论..............9

3.1.1财政转移支付基础理论.............9

3.1.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15

第四章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省级政府财政努力现状...........23

4.1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演变............23

4.2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状.............24

第五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省级政府财政努力影响的实证分析............41

5.1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41

5.2实证结果及分析..............42


第五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省级政府财政努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1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描述,本部分将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的解释变量为各省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被解释变量为第四部分测算出的各地区财政努力度。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在构建实证模型时,都缺乏足够的控制变量,没有考虑到财政努力度自身的影响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干扰,结果可能缺乏准确度。本文考虑到前文分析财政努力度的影响因素,因而设定以下5个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财政压力、地区财政竞争、产业结构及地区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前文分析提到财政努力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财政收入与地区经济发雇水平密切相关,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当地经济基础,经济总量大富裕程度高,经济量会直接影响地方财政努力度;

地区财政压力。我国预算要求保持年度平衡,因此,财政压力将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策略,出现赤字时,财政压力较大,政府可能加大财政努力度,以求弥补收支失衡,财政盈余时,地方政府可能改变努力策略,特别是适度调整地方梯怔收策略,适当放松财政努力度,营造较好的投资环境或者“藏富于民”,利于辖区居民提高收入;

地区间财政竞争。地区往往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两种手段参与地区竞争,在预算约束,同时无法改变税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般通过改变征税努力策略参与竞争,因此财政竞争也会影响财政努力度,本文主要考虑的是税收竞争;

........................


第六章结语

本文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努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描述分析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状,测算了我国2009-2014年各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度,同时根据财政收支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之间的关系,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和省级政府财政努力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对计量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009年以来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来说对省级政府财政努力没有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是产生了负向的抑制作用。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不同地区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都是负向作用,只是抑制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对当地政府的财政努力的抑制程度高于西部地区;越是富裕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抑制作用越大。综上所述,2009年以后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抑制了省级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努力程度,说明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上应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地方政府产生财政转移支付依赖,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财政激励作用。同时财政转移支付应该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因为从影响财政努力度的其他控制变量来看,人均GDP、财政压力与财政努力度都是负向的影响关系,地区越富裕,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