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本文研究地基液化对钢坝安全影响及防控措施。以廊坊市某钢坝为研究背景,以工程建设区的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判别地基土液化。采用动力分析—反应谱作为地震荷载,研究钢坝在地震作用下,地基沉降量及上、下游沉降差的变化规律,针对地基液化对钢坝的安全影响采用防控措施。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第二章提供的钢坝建设区的地质勘查资料,应用规范法(实验法)对地基进行液化判别。初判准则为土体颗粒大小,复判准则为以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判别结果为钢坝底板下部土体中细砂层液化。
(2)以第二章提供的钢坝建设区的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采用修正UBCSAND本构关系进行液化判别。通过查看中细砂层在不同地震持续时间(地震持续时间4s、5s、6s)的孔隙压力比及标准化最大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得出在进行地基液化分析时,选择地震持续时间为4s。
(3)利用数值分析法对地基进行液化判别。对模型进行应力—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查看各土层的孔隙压力比及标准化最大应力比曲线图可知,钢坝底板下部中细砂发生了液化。与规范法的判别结果相同,应用数值分析法进行液化分析是合理的。
(4)研究地基液化对钢坝结构应力的影响。采用动力分析—反应谱模拟地震荷载,分析钢坝在地震作用与否情况下,钢坝的结构受力特点。通过与正常运行工况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对比,在地震作用下最大拉应力保持不变,均为1.22MPa,最大压应力增加0.38MPa。从混凝土强度角度,C15及以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钢坝结构要求。结合规范及工程经验,对钢坝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优化,将C30混凝土优化为C25混凝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