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分析统计了 Z 研究院多个近年来实施的各类地质调查项目情况,提出并分析了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切实的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地质调查项目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需要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行业经历了多次潮起潮落,改革、重组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传统行业上。现今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以矿业为主的传统地质行业在面临国际矿产品价格下行、环保要求及矿业开发成本提高、矿业监管加强、财政部门对地质勘查的投入下降等多项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地勘单位加速转型势在必行,而由政府投入的基础性地质调查项目也要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的新需求而做出必要的变革。Z 研究院是省直属事业单位,自建立以来长期承担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原有的项目流程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何在现有体系下通过对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上的优化来提高项目的实施成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本文论述的地质调查项目主要针对 Z 研究院①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展开研究,此类地质调查项目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资源为中心展开工作,主要用于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地质调查项目是典型的传统型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在新中国发展的历程中有过光辉的成果,然而时间沉淀下来的除了知识和经验,还存在一些固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影响着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成效。随着地质调查的行业规范逐渐对项目在框架层面进行了管控和规范,明确了项目提交成果的时效性要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保障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实现项目的预期成果。把现代项目管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地质调查项目中来,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水平,通过对项目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化,以达到保障项目质量、运行流畅、质量可靠、成果可期的目的,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也有助于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完成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对促进地质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分支之一,发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 50 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仅限于军工、基础建筑等计划项目,当时的项目理念是单纯地完成计划任务,如今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两大体系,一是以欧洲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体系(IPMA①),另外是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体系(PMI②)。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项目管理理论逐渐扩展运用于计算机、电子、网络、金融、政府等多个领域,国外诸多学者在项目管理方向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许多具有完整项目管理体系的著作,PMI(1983)编写的 PMBOK③指南(第一版)面世,该书由 PMI 成员首次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了提炼,并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更新,PMI(1984)颁发的 PMP④认证考试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以色列的企业管理大师 Eliyahu M. Goldratt(1997)发表著作《CriticalChain》其中对项目管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结论是“一定要寻求突破”⑤;JeffreyK.pinto(2014)在 Management Science 发表文章《Project Management》,提到了项目管理学理论已进入了成熟期,可以拓展向各个行业的应用⑥;PMBOK 指南于 2017 年更新到了第六版,文中详细介绍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标准等内容;美国 Harold Kerzner教授是管理界的权威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对项目管理领域影响深远。Harold Kerzner(2018)出版的《项目管理(第 12 版)》在 PMBOK 指南(第六版)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涵盖了项目管理大部分的关键领域;Harold Kerzner(2018)出版的《项目管理案例集(第 5 版)》通过案例反映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展示了项目管理的理论运用实例。
地质调查项目在项目管理理论上的应用起步较晚,USGS⑦经过 1995 年的生存危机后开始转型,其重视方向向着跨学科研究、数字化、应用研究和开发、国际矿产能源、防灾研究等方向前行,项目管理理念在其转型后开始逐步应用,此时的 USGS 项目管理内容可以概括为“立项论证”、“审查验收”、“经费验收”三个方面。2009 年上一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 Marshall McNutt 对 USGS 内设机构做了调整,撤销了按照传统学科设置的业务管理机构,推进业务扁平化管理,其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也根据其转型进行了调整,把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到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中来,为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提供理论应用基础。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理论由美国的 Michael Hammer 和 Jame Champy(1993)在《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其意义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他们指出再造的重点在于选定对企业经营极为重要的几项企业程序加以重新规划,以求其提高营运之效果①。Michael Hammer 最初并没有明确流程再造的步骤,其的理念由其他的研究者归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确定再造队伍、寻求再造机会、重新设计流程、着手再造。其后的众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流程再造进行了更多深入地研究,芮明杰(1997)的《再造流程》一书中对流程再造的步骤进行了研究,细分了七个阶段和 31 个子步骤,七阶段主要包括:设定基本方向、现状分析、确定再造方案、解决问题计划、制订详细再造工作计划、实施再造流程方案、继续改善的行为①。
如今流程再造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包括银行、信息、政府、电子、医药等多个行业,截止论文成文,知网收入的关于流程再造的文献达到了 20012 篇。随着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体系的成熟,粗放型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地质调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工作和管理方法,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流程再造理论提出了“分工整合”的思想,把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到地质项目的流程优化中来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运行速度,缩减项目实施过程的实施时间,提高项目生产能效。
针对 Z 研究院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全面梳理了项目实施的全流程,采用系统改造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原有的地质调查项目流程基础,通过发现问题、整理思路进行流程调整,去掉一些不合理的环境和流程,并对一些繁琐的、不利于管理的流程进行整合,它的优点是对现行运作的干扰小、风险也低,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良方式非常适用于地质调查项目(图 2.1)。
图 2.2 地质调查项目的流程再造
............................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根据 PMBOK 的项目进度管理理论,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的理论②。运用到地质调查项目中来,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进度管理:即编制项目设计书,并在其中明确项目的工作部署。
(2)定义活动:根据项目的预期成果对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转换为具体的工作手段,地质调查项目的任务分解非常重要,是保障成果实现的重要过程。
(3)排列活动顺序:识别项目各项工作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地质调查项目中体现在各项工作手段的部署依据上,如验证工程的布设依据强调的就是其他配套基础工作手段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4)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工作安排,估算完成单项工作手段所需的工作时间,在地质调查项目中反映在设计书的工作部署和经费预算中都有体现。
(5)制定进度计划:在设计阶段就需要明确项目主体工作手段和项目实施主要阶段的预期完成时间,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完成设计的时间、野外验收的时间、成果验收的时间、资料汇交的时间等等。
(6)控制进度:监控项目实施进度状态,以更新项目进度和管理进度变更的过程,根据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及时调整项目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
3 Z 研究院概况及地质调查项目运行情况.................................11
3.1 Z 研究院概况..................................11
3.1.1 单位组织结构................................... 11
3.2.2 单位人员情况................................. 11
4 Z 研究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9
4.1 Z 研究院地质调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19
4.1.1 项目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取........................................ 19
4.1.2 项目立项与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