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以 QDYC 公司的远程监控项目优化过程管理为例,从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三个维度对项目进行了管理,实现了立库远程监控系统优化项目过程中的科学、高效管理,在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确保了该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大幅度节约了该项目优化过程中的总体成本,并且提前完成项目优化。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和快递业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使用紧张,传统的仓库管理方式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使用了仓储运营成本低,人力物力花费少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进行货物存放,自动化立体仓库一般根据货物存储量建造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高的货物存储货架,使用自动化货物输送设备进行货物出入库[1]。为了更好地保障货物安全和规范出入库管理,一般采用多机位有线远程监控系统对立体仓库进行监控。
我国烟草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 1/3 的卷烟,八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烟草行业是立体仓库使用最多的行业之一,但是各地早期建立的立体仓库配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当时技术限制远程监控范围只能覆盖立库外围,无法满足烟草行业对立体仓库安全和出入库管理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新建的立库项目在配备远程监控系统时,都要求立库远程监控系统要覆盖立库内外所有区域,确保立库远程监控系统全覆盖。
QDYC 公司的立库项目在 2015 年建设完成,配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属于老式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范围只能辐射出入库站台,无法查看立库内货位卷烟信息及堆垛机运行情况,而且立体仓库出入库算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能快速核对货位卷烟信息,提高盘库效率,减少堆垛机行走距离,降低堆垛机的能源消耗和设备损耗,对立库全方位、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正在成为立库精细化管理的一大趋势,因此决定开展立体仓库远程监控系统优化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都比较先进,以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体系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体系为首的两个组织为项目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 30 年来,它们在促进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2]。
张海娟在《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书中提到了国外项目管理发展现状的特点: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提升竞争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是世界项目管理的发展重要条件[3]。
1970 年,在日本提出全面实现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质量管理理论。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项目不同阶段之间如何进行关联,并对其进行优化,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将该理论贯穿始终。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公司逐渐怀疑这种持续改进能否满足当前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尤其是欧洲一些大公司,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各阶段管理的深入改进增加了很大的可能性。随后,哈佛大学教授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在设计、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活动定义为价值链。这种思想将一个过程的功能扩展到几个工作过程,甚至扩展到整个过程的功能。许多外国学者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科学管理体制[4]。在 1988 年,悉尼大学的 Ali Jaafari 博士通过研究并行工程概念,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出生命周期项目管理(LCPM)的概念[5]。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新的管理模式,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对过去的管理模式有巨大的挑战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一是设置联合办公的管理模式。项目每个阶段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成立的专业的项目组织进行专门管理。在项目招标后,项目管理组要求所有项目承办单位,成立联合办公室,解决各阶段各单位信息沟通不及时、目标设定不周密不规范、信息片面等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管理问题。其次,LCPM 的实现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实现,而信息化的建立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撑。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通过对工程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实现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6]。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 1997 年,win-bakens 对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新的管理概念-项目集成管理。在实施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时,不应只将各个过程单独看待,应将其整合看成一个整体,对过程进行集成、对目标进行集成、对信息进行集成,诠释集成管理的概念。到了 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公司逐渐怀疑这种持续改进能否满足当前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尤其是欧洲一些大公司,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各阶段管理的深入改进增加了很大的可能性。随后,哈佛大学教授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在设计、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活动定义为价值链。这种思想将一个过程的功能扩展到几个工作过程,甚至扩展到整个过程的功能。许多外国学者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科学管理体制[7]。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相关概念
项目一般给予的概念是为特殊主题的计划和任务所设立的,要有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各种资源元素如人员、财力、时间地点等资源元素才能根据要求来完成目标,通过特意的、有思想的管理来实现项目各种目标达成的各种活动。
项目的三个特点主要是:对于时间的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才能完成工作;目标要有质量、数量、各种指标的要求。项目的三要素范围、时间和成本。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发生变化就会对另外两个要素有影响。在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有两个特征: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项目是一个完整的任务,有开始和结束,有明显的起点和重点的标志;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叫做项目关系者,是领导项目执行的人物,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对他们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会利用各种条件来完成项目[16]。
针对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理论、技术、实践等不同方面的管理专业知识。项目管理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登月项目的实施。美国登月计划需要在很多方面的任务中动用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而且还涉及各个阶段的具体计划的实施已经每个计划之间的衔接事项,因此才会出现项目管理这个名词[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这个理论又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通过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项目管理除了管理计划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项目投入与产出、项目成本控制、项目功能性完善等方面的管理,它的管理内容包含项目的各个方面,形成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从上世纪后叶开始,项目管理出现了多项目管理思想,即群管理与组合管理的思想。后来经过发展,项目管理还与其他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比如经济管理领域,它是将资源、财务、审核、人力资源等概念项融合,形成了更加综合性的系统、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理论,逐渐发展成了可以解决大型的复杂性的项目管理思想理论[18]。
....................
2.2 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美国 PMI 的 PMBOK 系统和中国中项技研究院的 PMBOK 系统是两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19]。
第一个系统是 PMI 提出的,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项目管理实践中成熟的理论、工具、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经过多年的多次修改,pmbok2008 为最新版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的总称[20]。
PMBOK 系统定义了 42 个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详细描述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输入、输出、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方面。同时,该系统通过 42 个项目管理过程对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基本管理过程进行了全覆盖。然而,为了确保整个项目活动顺利完成,项目管理过程与产品实现过程必须相结合[21]。
项目范围、项目进度、项目成本、项目质量、项目人力资源、项目沟通、项目采购、项目风险和项目整合等九个方面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个知识领域。这九个知识领域包括九个不同的项目管理过程[22]。
1.项目范围管理指的是项目开展过程需要做的而且确保做的所有工作,同时完成项目的所有过程顺利完成。项目的管理范围需要定义项目中包含的工作,包含需要控制的工作,其他不在项目中的工作也需要定义和控制[23]。2.项目中的进度管理是指为了确保项目各个阶段按照项目计划按时完成的所有管理过程。这个管理过程包括项目活动的界定、排序,时间的估算、控制及进度安排等[12]。3.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项目过程中,项目按照初始批准的预算,针对项目各个过程进行项目成本规划、估算、预算、融资、筹资、管理和控制,保障项目各个阶段过程所花费的成本在预算审批范围之内[24]。4.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项目过程中,对项目质量进行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达到客户要求制定目标和质量标准所采取的管理过程。它把组织的质量政策按一定规则应用于项目的规划、项目的管理、项目的控制和项目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确保在各个过程都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项目过程中,通过采取系列的管理措施,激发项目参与人员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它主要采取的举措有:根据专业技能招聘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项目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协调、激励、人员状态监控、评估等一系列工作。
.............................
第 3 章 QD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