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格式、中外文化差异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646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003041309354209 论文字数:3000 所属栏目: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一、 中西称谓之差异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 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 只区别男性、 女性, 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 grandparents,grandfather, grandmother” ,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 grandfather” , 而“ grandmother” 既指奶奶亦指外婆, 简单又笼统。而中文“ 祖辈、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再如, 父母同辈中的称谓: 英文中的“ un-cle” 和“ aunt” 。, 对应于中文的“ 伯伯、 叔叔、 舅舅、 。姑父、 姨夫等, 姑妈、 婶婶、 舅妈、 姨妈” 等, 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甚至还分排行大小。还有, 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 nephew” 和“ niece” 是只分性别不分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甥侄的, 表示同辈的“ cousin” 一词, 对应于汉语的表兄、 表弟、 表姐和表妹等, 不分堂表和性别。 而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 既要说出性别, 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为了表示礼貌, 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 “ 大爷、 大娘、 大叔、 大婶、 大哥、 大姐等” 。英语中的称谓却为数不多,除“ dad, mum, grandpa,aunt, uncle” 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 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 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 且不礼貌, 没教养。 年轻人称老年人, 直呼其名, 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 Mrs.” , 男子统称“ Mr.” , 称已婚女士“ Mrs.” 未婚女士“ Miss” 。
    二、 中西文化差异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历史、 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靠语言。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 您去哪罩?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英语国家人士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 不便问, 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 交通、 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所以他们总是说:Hi /Hi, there!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How are you?一/How are you doing?It’ s a lovely day, isn’ t it. 一般以 Very well, thanks.How are you? /Greal!What aboutyou?等作答。    2.敬语谦辞    在正式场合或初次见面时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 汉语中要使用诸如” 您、 处长、 贵局” 等官衔敬语,总认为” 谦虚谨慎” 是一种美德。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 甚至显得高傲; 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 如不使用, 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 而英语中的敬语谦辞也远远少于汉语, 不管对方年龄多大, 地位多高, “ you” 即“ you” , “ I” 即“ I” , 常用敬语多系一些凭个人智慧能力奋斗拼搏而获取的技术性职位如“ docter, lawyer, dentist” 等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等。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 尊重个人价值, 乐于表现自己, 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又如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或论文的标题,汉语文章的标题除说明文章的内容外, 往往有表示谦虚的字眼。如“ 小议……”“ 浅谈……” 、 “ 试论……” 、 “ ……初探” 等, 而英语文章的标题常常是直截了当, 不加任何修饰, 如Science and LinguiS-tics(《 科学与语言》 )。
    3.中西方人接受赞扬、 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
    在英语国家, 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面对别人的赞美, 最常见的回答是: “ Thank you.” 如, “ Your skirt looksnice” .“ Thank you.” “ It’ s a wonderful dish! ”“ I am glad you1ike it.” 而中国人听此类话语后一般会说一类谦虚的话语,如“ 你的英语讲得真好。” “ 哪里, 哪里, 一点也不行。” “ 您这文章写得很精彩。” “ 过奖, 过奖, 献丑了。” 根据西方人的习惯, 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 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而东方人则比较谦虚、 谨慎, 即使心里非常高兴, 也不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上述语言现象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中西文化差异所致,而文化差异又主要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经济制度、国家政体形式和不同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
   三、 中西文化差异之成因
   从文化起源来看, 中西自然环境的不同挑战, 激发了中西人的不同应战, 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孔子言: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 仁者静; 智者乐, 仁者寿” (《 论语•雍也》 ),也正说明了由大海所淘养出来的西方人和由大地所哺育出来的中国人之间的不同。 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影响和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变化, 它们交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欧洲的“ 陆海相间” 的地理结构, 培养了西方人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与海共处的生存状态, 发达的航海业和工业革命, 使之很早就发展起商业经济, 进而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商业文明。 商业经济活动需要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律运转, 又由于利益关系, 必须在人人平等基础上建立规范人行为的一种契约关系,来保护商业经济的正常秩序。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体现平等、 民主的城邦制政体, 形成个体本位制的西方社会。 西方文化讲究天赋人权, 强调个体本位, 张扬主体性, 追求独立人格、 个性解放、 强调个人主义。 “ 天人相分” 的宇宙观和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原则, 使西方人偏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崇尚自由,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独立性, 乐于表现自己。 注重个体思维定势和追求自我实现的西方民族由此形成冒险竞争、独立自信、 坦率真诚的外倾性民族性格。
    中国封闭的“ 内陆外海” 型地理格局、 土地栽种的生产方式和家庭化的活动方式,只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起农业经济, 形成了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 对土地的依赖强化了个人对家庭的依赖, 使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 延续,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更加稳固和完善。在家族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是君主制的宗法制政体,实行的是 “ 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以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外推为国家统治秩序, 形成家庭本位制的中国社会。 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文明等级森严, 父对子, 长对幼均有着绝对的支配权, 他们之间不存在平等。 而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的宇宙观, 偏重人伦之道(异化了的宗法人伦), 把“ 天地君亲师” 合而为一, 强调以国家、 民族、 宗族、 家庭为熏, 内向自求: “ 正心、 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 , 形成了君义臣忠、 父慈子孝、 夫唱妇随的外儒内法的社会结构, 培育了自省、 自律, 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的礼治思想和重义轻利的文化观, 中国人谦和、 礼让、 重社会责任。汉民族有机整体的思维定势和群体取向造就了其注重伦理道德、 求同求稳、 谦和谨慎、 含蓄内向、 仁慈宽厚的内敛性民族性格。
    四、 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乃客观形成,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 宗教信仰也不同,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进过程,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 不能说孰优孰劣, 认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色和差异, 建构起文化间相互认可、 相互镜见、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的交际观, 在多维社会的变迁和多元文化共处的现实中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完善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守仁, 何宁: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9
[2]桂诗春: 《 心理语言学》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4
[3]胡怡亭: 《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研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究》 , http://www.pep.com.cn.2004.6
[4]刘承华《 文化与人格—— —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