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研究成本会计的论文,本文在结合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渠道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迅速的中医药行业中 Y 公司为例,试图为存在相同发展困境的企业提供借鉴,审视自身的不足,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措施,使其能让其在紧张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进步发展。本文通过搜集资料,根据 Y 公司的营运资金现状,通过渠道视角对其营运资金进行解剖分析,并设置对照组白云山和行业均值,通过对比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指标、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对 Y 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营运资金在企业中扮演着造血干细胞的角色,是一个始终保持循环,维系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一个企业如果连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保证,那么何来发展壮大。因此,营运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管理良好的企业可以使营运资金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而管理不善的企业则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是通过对每一项流动资产周转率展开研究,此种方法针对性强,有利于改善单项营运资金的运转效率,但会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客户关系、供应链管理等理论与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从渠道角度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剖析、改进。将企业的营运资金按照其业务环节进行分割,使企业更加清晰的了解营运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所在。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更加的科学、合理、全面。本文就是利用基于渠道角度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理财和经营活动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来判断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并发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更适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病痛问题,还能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对社会的进程具有深远意义。自开展十二五计划以后,医药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重视,特别是中医药制造行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行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也一直在推出激励该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中药原材料和品种的保护。根据 2016 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15823 亿元,年复合增速 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 29.26%上升到 33.26%。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2019 年已出现大量的医药并购事件,许多大型医药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小的中医药公司以此来进入中医药市场。因此,中医药企业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环境里生存下来。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其研究重点在对营运资金的定义与分类上。以往营运资金只有在企业发生清算时才会被使用,主要是用于衡量短期资产对短期负债的偿付能力。随后,Fess(1966)提出,营运资金的关注点应从“清算观”转变为“经营周期观”,即在公司经营周期内将营运资金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衡量。尽管此时已经较为准确的对营运资金的内涵进行了描述,但此种定义认为营运资金等同于流动资产,对其研究也是在流动资产总额上,没有充分考虑营运资金的各个组成部分。另有一派学者如 George William Collins(1945)则认为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资金,即流动资产净额。
早期对营运资金的分类是根据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而定的,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研究内容围绕这三项的最佳持有量以及持有成本展开。各大学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来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存货持有量及持有成本,其中包括 Baumol(1952)的目标现金余额管理模型,用于确定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持有证券的转换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2]。W.D.Knight(1972)提出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3],用于确定企业存货的最佳持有量,后人对存货持有量的相关研究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拓展。这个时期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多采用单独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等。这些周转期可以用来衡量营运资金单个项目的使用效率,但却忽略了各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按照其内涵可分为广义营运资金和狭义营运资金,而广义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对于流动资产的来源、投资和运转效率进行管理,此种管理模式下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所有流动资产,它们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通常可以在一个经营周期内能转变为现金,具有转换成本低,转换速度快等特性,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和周转效率。此种观点重视流动资产忽视流动负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而狭义的营运资金管理则既包含流动资产又包含流动负债,是对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净值进行考察,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视为其营运资金管理能力的体现。当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时说明企业的短期资产足够偿还其全部的流动负债,而当这个差额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差,财务风险较高。
由于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因此营运资金通常包括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强、来源多样、数量波动以及使用成本低等特征。企业的营运资金通常可在一年以内或一个营运周期内变现,主要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产,包括现金和非现金形态的资金。非现金形态的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等,是企业的临时性应急资金,在企业现金短缺或资金周转不灵时可迅速将其变现。再者,营运资金的筹资渠道较多,除通过常规的借款、发债、贴现等融资方式外,还可利用商业信用,通过供应商给与的信用期间来筹集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的使用成本较低,但外部市场的变动对贷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会导致营运资金的使用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果短期内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企业若不能较快的对非货币性流动资产进行变现,将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无法偿还的债务将会使其信用降低,无法再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企业借用资金的压力变大,偿债压力、财务风险再次增大,此时若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雪球将越滚越大,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
...................................
2.2 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以资金作为保障,营运资金管理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式,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控制,以此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加快资本流动和保障偿债能力。
营运资金作为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资金,只有保障其安全可靠,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若营运资金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较高,库存商品无法满足市场要求,那么,无论企业账面上的数据如何雄厚,都不能保证其能安全可靠的转换为企业的货币资金。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着其商业信用。当其偿债能力较低时,银行、供应商、客户将失去对其的信任,银行不再对其提供贷款、供应商将不再为其提供原材料、客户对其产品质量的不信任,都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下去。营运资金管理除了确保企业能够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还以提高企业营运资金周转速度为目标。营运资金周转速度代表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周转速度越快,则其资金使用效率越高,那么带给企业的收益也将越高,可以间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2.1 营运资金管理原则
营运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盈利情况下,通过减少企业营运资本的投资,提高其营运资金的周转率,降低其周转期,增加企业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因为企业价值通常是以未来经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来衡量的,即营运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金资本。
....................................
第 3 章 Y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18
3.1 Y 公司基本情况 ............................. 18
3.2 基于渠道角度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 19
第 4 章 Y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5
4.1 Y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4.1.1 理财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低 ........................... 35
4.1.2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占用过多 ............................. 36
第 5 章 Y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应对措施 ............................ 43
5.1 理财渠道: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 43
5.1.1 加强闲置资金管理 ................................... 43
5.1.2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