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共108例,男42例,女66例,年龄40~75岁,平均58岁,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本次研究患者自愿参加,自行选择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实用风湿病学》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以积水潭医院骨科教程分期标准为I-II期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且年龄在40~75岁的。
1.3排除标准
①年龄不符合者;②MRI检查提示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者;③合并其他类型的膝关节疾病;④因患有其他疾病需服用或使用任何剂型的激素类药物;⑤有严重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⑥严重的心功能不全;⑦血液系统疾病;⑧肝、肾功能不全;⑨精神异常,或医从性差者;瑏瑠有非甾体类药物及中药过敏史;瑏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①独活寄生汤:主方:独活9 g,桑寄生、牛膝、细辛、防风、杜仲、秦艽、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党参、茯苓、肉桂、甘草各6 g。依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寒邪偏重可加附子、干姜各6 g;湿邪偏重可加苍术、薏苡仁、茯苓各10 g;疼痛甚者可加乳香、没药各10 g。用水煎服,先用急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头煎30分钟左右,二煎20分钟左右。头煎2碗煎一碗,二煎1碗6煎8分;每日1剂,每日2次,餐后口服,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②下肢洗伤方: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五加皮12 g,三棱12 g,莪术12 g,秦艽9 g,海桐皮9 g,牛膝9 g,木瓜9 g,红花9 g,苏木9 g。全部药物用纱布包裹,加水3000 ml,先浸泡30分钟;煮沸后再用慢火煮15分钟。开始使用前在药液中加入50度以上白酒20ml及白醋20ml;将药水倒入脸盆,将脸盆适当垫高,患者取端坐位,膝关节跨在脸盆上,再用毛巾将膝关节及脸盆覆盖严密,以蒸汽熏蒸膝关节,注意防止烫伤;等到温度降到患者能耐受时,用毛巾浸泡药液,覆盖在患膝上,如此反复熏洗患膝约30分钟,熏洗过程中,如果药液温度太低可适当加热;熏洗时患者同时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每剂药用1天,每天熏洗2次,再次使用时将药水煮沸再加高度数白酒20ml及白醋20ml;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③功能锻炼:除了在中药熏洗过程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外,每天进行大腿屈伸肌群的肌力锻炼。患者采用端坐位,椅子稍高能让双脚悬空离地,身体稍后顷,双手向后支撑身体,于双足背各放一个沙袋,从0.5kg开始,每星期增加0.5kg,最多到2kg;缓慢屈伸膝关节,膝关节屈伸范围为0度~90度,锻炼大腿屈伸肌群的肌力;每屈伸各20次为一组,每次3组;中间适当休息,一天2次。可长期不间断训练。
1.4.2对照组
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次,每日1次,餐后即服,连续服用4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次,每日3次,进餐时服用,连续服用4周。
1.5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痛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负重及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膝关节疼痛缓解,肿胀减轻;未愈:膝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
2结果
优良率治疗组为90.74%,高于对照组79.63%,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本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I-II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3讨论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因年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客于筋骨,滞留于肌肉关节致膝部肿胀酸痛、活动不利。本病病因在于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病位在肝肾筋骨,证属本虚标实,故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驱风寒湿为法;独活寄生汤方中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中药外用熏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通过熏蒸患处,使患膝周围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药物作用于患膝皮肤,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直接进行吸收,能加快关节渗出液的消散和吸收,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增强药物疗效,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消退,缓解疼痛和肿胀消退,从而改善关节功能,有利于膝关节负重功能的恢复。此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肢洗伤方中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利水消肿、舒筋活血之功,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肢酸软、肿胀等病症。透骨草味辛性温,归肝经,有活血止痛之效,善于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止痛。两味为主药。五加皮补肝肾而强筋骨,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三棱、莪术则破血行气,消瘀止痛,促进炎症吸收;秦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具有除湿、消肿,活血通络之功,适用于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牛膝清热、去骨火;木瓜酸温,有祛湿、舒筋之效,能缓和四肢肌肉痉挛;红花破瘀、活血、通经;苏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及止痛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酒性热,能通血脉、散湿气,有舒筋活血功效;而白醋外用具有散瘀消积功效;诸药合用,具有温经、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化瘀止痛之效。
膝关节伸直活动以股四头肌为动力,同时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股四头肌无力可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它反过来又加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股四头肌力相对于体重的减小,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锻炼股四头肌能增加肌肉容量、增强肌力同时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因膝关节不稳定引起的对膝关节磨损,防止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能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炎后期导致的关节活动僵硬。肌力锻炼的方法较灵活,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鼓励患者适当参加运动,避免因害怕损害膝关节而完全拒接活动,反而导致肥胖和身体的虚弱,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体重较高的患者建议适当减肥,控制体重,对于日常下肢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建议适当减少活动量,减轻对膝关节的磨损,保护膝关节。冬天可以使用护膝等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总之,膝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中西医均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疼痛等症状,保护膝关节,延缓病情,防止向III期过快发展。本中医综合疗法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及中医骨伤“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原则,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口服中药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祛寒湿,局部外用熏洗治疗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通过药物与皮肤的接触,直接作用于患处,较快的缓解症状;结合功能锻炼增强肌力、增加关节稳定性,取得较好效果,比西药的口服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有效缓解I-II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同时中医的天然疗法,药物不良作用少,胃肠道刺激小,方法简便,费用较低,更适用于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