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论题的确定及其意义
自古希腊时期以来,探索思想的方法一直是哲人关心的问题,正如18世纪哲学家里希特贝格所说,“如果我们能够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么产生误解的机会就会减少了。”①从柏拉图时期到19世纪,公理法吐其中也不断受到质疑一被视为思考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如果没有公理,人们无法想象科学如何存在,因此包括理解在内的思想的方法被视为应该是逻辑的、有条理的。然而,对公理法的乐观估计被由施莱尔马赫引入的“解释学循环”③概念打破,这个概念以“整体一部分”的循环关系揭示了潜藏于人类理解中的那种循环性,使得为思想在方法上找到一种类似公理的初始成为一种虚妄。与此同时,逻辑主义也在科学语言中发现了这种循环,使得科学语言的基础成了问题,具体而言,每种科学语言为具有科学性不是由自然语言表达的,而是被表达为一种符号演算,因此它还需要用一种语义学去解释在演算中出现的符号,通常,在语义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它又是一种自然语言。解释学与逻辑胜义在“循环性”上的相互认同使得许多科学哲学家们放弃了逻辑地、有条理地重构思想的计划,仅有为数不多的科学哲学家们仍然认为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由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保罗·洛伦岑和著名音乐学家、历史学家海德格尔的学生威尔海姆·卡姆拉以及他们的学生在20世纪60年代共同创立的“爱尔兰根建构主义学派”④就是其中之一。与其它建构主义学派相似,它继承了康德批判“客观主义”的精神,认为在人类实践中已被给定的东西一例如,语言一是被建构的,而且这种建构必须是无循环的、无间断的以及循序渐进的,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计划用分析语言的现代逻辑工具,以日常语言为基础,有条理地构造科学的语言,①承诺解决科学的初始问题(AnfangsProblem)和根据问题(Beg力ndungsProblem)②。虽然这一立场一经提出就招致诸多批判,例如,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主义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理论③,前者更是提出了“明希豪森一三重困境(M色nchenhaus一Trile~a)”证明放弃有条理地给出根据的正当性,但是迄今对爱尔兰根学派的计划还未能作出一种全面的批判,笔者可例举两种情况来说明这种全面批判的困难:
..................................
1.2在爱尔兰根计划中的“初始问题”与“根据问题”的研究现状
爱尔兰根学派的建构主义要求确立各种有条理的科学初始,与之直接相关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以内容上可任意选择的方式而要以有根据的方式来确立科学的初始,于是整个爱尔兰根计划,即,有条理地形成初始并且为初始给出根据一至少鉴于爱尔兰根建构主义的自我理解一将分别通过特殊的科学语言构造计划得以实现。由此可设想的是,这种自我理解假定存在某种解决“初始问题”和“根据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哲人们对“初始问题”和“根据问题”的探究已有很长的历史,自从前苏格拉底探究物的起源以来就有它们的各种变式,由于以构造科学语言的方式无法解决它们,因而本文不再作一种哲学问题史的研究,但是为了明确爱尔兰根计划中的“初始问题”和“根据问题”,笔者仍需要指出对这种限定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问题变式。
..............................
2建构主义对科学语言的构造
2.1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2.1.1原子述谓
2.1.1.1方法框架与不可再给出根据的基础
若按照这些建构主义者们的构想直接论证如何在一种“有根据”的语言构造过程中选择和实施“第一步”,似乎并不适宜于对第一步的系统位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即使在大体上了解了爱尔兰根学派的出发点和计划,仍需要考虑的是:
首先,依照爱尔兰根学派所提出的术语,那种分别要根据建构主义方法才可被构造的语言被简称为“理想语言”①,究竟选择什么作为具体构造这种理想语言的起点是由以下要求决定的:
.................................
2.2建构主义逻辑学
2.2.1判定、断定、反驳
在即将有条理地从原子命题过渡到复合命题之前,笔者先要作出如下评论:首先已经指出,爱尔兰根学派主张通过诸多语言构造计划来实现其要求,即,各个“有根据的”初始,然而想要从那些质疑中,即,这些语言构造计划如何可能到达这种所要求的条理性,推断出最终所设想的解决办法的价值,这就不太合理了。要认为爱尔兰根学派的语言构造计划是有根据的和可靠的,必须首先回应上述质疑。
............................
3 爱尔兰根学派对初始问题和根据问题的解答 ............96-138
3.1 科学的初始 ...............96-109
3.1.1 "初始"概念 ...............96-97
3.1.2 含义构成 .............97-103
3.1.2.1 确证含义共性 ..............97-98
3.1.2.2 构造含义的语境 ...............98-100
3.1.2.3 命题,以及它们应该是怎样的 .............100-102
3.1.2.4 老师-学生-情境的分类功能 .............102-103
3.1.3 辨识初始 .............103-109
3.1.3.1 对命题的分类: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103-105
3.1.3.2 附记:康德意义上的分析性 ...............105-107
3.1.3.3 破解"初始问题" ..............107-109
3.2 给出根据与正当性证明 ................109-138
3.2.1 给出根据的内在诉求............ 109-128
3.2.1.1 对单步的正当性证明 ...........109-110
3.2.1.2 "根据"概念.......... 110-112
3.2.1.3 理论向度:为命题真值提供根据 .........112-117
3.2.1.3.1 命题的根据问题—初始命题的根据问题 ..........112-113
3.2.1.3.2 对话终点 .............113-117
3.2.1.4 实践向度:对诸根据实例的正当性证明 .............117-122
3.2.1.4.1 真正的需要............ 117-120
3.2.1.4.2 "信仰行为"和"社会关联"................ 120-122
3.2.1.5 对"根据问题"的内在解答 ...........122-128
3.2.1.5.1 诉诸"初始"给出根据.............. 122-125
3.2.2 给出根据的外在诉求 ...............128-135
3.2.2.1 重构意向 ...............128-130
3.2.2.2 对话(合)理性 ...................130-132
3.2.2.3 参与者与受影响者的(合)理性 ..............132-135
3.2.3 回顾:给出根据与奠定基础 ..................135-138
4 爱尔兰根计划的合理性之核:按照第一语义学构造语言
4.1语言构造问题
4.1.1还原建构主义计划一为语言奠基
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使一门成功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必须以根据建构主义的诸规定而实现的对自身的重构来修正自己。为此尤其要被澄清的是,所要规定的是什么:因为那种在爱尔兰根计划范围内旨在作出规定要求,即由科学语言“有条理地”构造科学,在将此要求实现为模型时,将与某些限定相结合,而仅仅通过各个方法性原则证明不了这些限定是正当的,因为它们更多是“内容的”。
.............................
结论
论文最后将回到使爱尔兰根学派的科学哲学的方法与批判的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的方法分道扬镰的那个问题:它就是明希豪森一三重困境(M位nchenhaus一Ttil~a)。
若把在论文中提出的根据概念与两个不同的专业术语一一个是给出“充分”根据问题,另一个是为语言奠定一个准确的基础问题一视为等同,那么将鲜有人问津有分歧的双方各自所用的方法是演绎的还是非演绎的,而更感兴趣的是在他们各自给出根据时怎么会陷入这种三重困境。
同时,为了检验各自}「当性证明的好坏,我仃」将尸’城格使用在爱尔兰根学派的建构主义的(概念)清单上最普遍的根据概念:“根据”是为“受影响者们”模拟的,在“参与者们”那里达成一致的“合理性的对话”。因此,我们要为“受影响者们一批判的理性主义者们、建构主义者们和第一语义学家们一模拟出一种对话,旨在揭示这些哲学家之间的分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