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日龄24~90天,平均日龄(57.3±4.3)天;病程31~54天,平均病程(49.1±2.2)天;平均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间(19.4±7.1)天;平均体重(2.9±0.4)kg;平均胎龄(33.1±2.0)周。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日龄23~90天,平均日龄(54.9±3.5)天;病程30~52天,平均病程(47.3±2.4)天;平均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间(18.5±7.3)天;平均体重(2.7±0.2)kg;平均胎龄(32.4±1.8)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13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已结束胃肠外营养治疗,正常哺以母乳或牛奶。所有患儿均由我院专家依据患儿临床表征及检查结果确诊。按照入院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
1.2排除标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熊去氧胆酸片(江苏克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777),10 mg/次,2次/d,口服;S-腺苷甲硫氨酸(意大利,国药准字H20090408),5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黄芪20 g、茯苓、白术、茵陈各20 g,甘草、当归各6 g,红花、赤芍各10 g,水煎服,30 ml/次,3次/d。对于口服困难患儿,采用分次鼻饲给入或灌肠给药。连续治疗2周。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以及患儿DBIL、TBIL、TBA、ALT水平变化情况。1.5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黄疸消退,血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肝缩小至正常,大便性状正常;有效:黄疸减轻,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大便性状好转,肝缩小但未达正常;无效:各症状、指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本次研究中,我院所采用的中药方中黄芪、白术等可补脾气,同时还有利湿功效;当归补血养血;红花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茵陈清热退黄。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收治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13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于对照组,各65例。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以及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IL、TBIL、TBA、ALT水平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2 DBIL、TBIL、TBA、ALT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DBIL、TBIL、TBA、ALT水平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