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资本主义论文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制度的变迁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量变。当这种时快时慢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也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依据
社会制度的变迁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质变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股份制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①股份制等具有社会属性的所有制形式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生长于资本主义所有制中的否定因素,并最终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中的决定性力量。
自20世纪20年代起,股份制就成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中的核心。当今世界大部分企业都与股份制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与19世纪初的股份制相比,当代资本主义股份制从最初的个人直接持股和家族持股转变为了法人股东持股模式,股东社会化明显。法人所有制、员工持股和合作制已经替代了原有的股份制,在当代,股份制的实现形式更加丰富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变得更加不可或缺了,这些变化都为本文提供了选题依据。
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清楚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新变化,既关系到世界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更涉及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世界上发达的经济体陷入困境,也证明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局限性。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新变化,对于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人民的政治认同度,增强“四个自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胡绳教授的合作共赢观点中就包括社会资本壮大的必然性。他提出:“经济因素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将会逐渐弱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股份制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结构,市场发展规律也表现为想要寻求发展就必然要合作。”①这对于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来说,其参与共赢发展模式始终与其预期目的相悖,这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依旧落后的社会本质。
肖枫则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资本所有制只会将道路走窄。他认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趋同与区别必将长期共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变化在所难免,这样的变化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的双方在斗争中进行了非此即彼的较量,再到矛盾过后的两败俱伤,最后发展到共同进步,股份制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但是过渡方式存在着多种可能,认为转变周期开始的观点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
薛俊强在其发表的文章《当代资本金融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提到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的审视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社会化和金融化趋势十分明显,独资资本的应用领域愈加缩小,想要推动市场前进的动力主要依靠股份制”。
臧秀玲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一文中就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变化的必然性进行了解释。她认为高新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竞争趋势,经济的发生变得愈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这当中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当今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变革的重要力量,私有制必须迎合时代化要求,这也要求资本主义的公司制度应该做出改变。“股份制公司的增多,公司规模变大,也促使着公司制度相应做出改变。”④在这其中产生的法人所有制、股份制等新变化无疑是新公司制度的出现。
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所有制
所有制这里指的是货币资本所有制。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中指出:“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并非独立的资本种类,这些独立的资本种类的只能形成同样的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营业部门的内容。”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四章对货币资本下的所有制进行了阐述,资本的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资本形式时间上即起、空间上并存。货币资本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定与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结构达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稳定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作为社会经济循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生产,还可以划分阶级调节社会的分配制度。因此,所有制决定了社会的根本制度和构成社会因素的决定性力量。货币资本所有制可以分为个人资本所有制和社会资本所有制
2.1.2私有制
人类社会发生主要经历了三种私有制形式的演变,即奴隶社会所有制、封建社会所有制和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日常劳动中出现了劳动剩余,私人的劳动产品催生出了私有制。这就是第一种私有制形式,即奴隶所有制。
奴隶所有制是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进行私人占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与其他形式的私有制不同的是,奴隶被当作主要生产资料,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的剩余产品来维持自身地位,这让人与人之间的压迫成为了社会的基本特征。奴隶制社会也成为了第一个古代社会拥有固定剥削形式的社会形态。
封建所有制也称作土地所有制,是建立在奴隶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私有制形式。掌握土地的地主们,通过占有大量土地对大量无土地者或者只用有少量土地的农民进行压榨剥削。一般通过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等多种方式来获得使用土地的资格,这样的关系让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两个必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理论,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解释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而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必然”的理论依据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推动和社会阶级矛盾的推动。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当代的资本主义生产生活中,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让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制发展举步维艰,社会化生产的准入门槛提高致使私有制要想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就只能通过合作等方式成为社会资本参与到当代市场中。科学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对生产者的入门要求,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货币资本要求。面对资本增值的需求,货币资本持有者只能通过联合起来的方式开展生产,这就是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性质背道而驰,私有制一方面想着以盈利为目的,另一方面私人资本又不得不通过组建成为社会资本,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内部矛盾。近些年来此起彼伏的经济危机正是缘起于这种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想要跳脱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怪圈,私人资本只能迎合这种社会化浪潮,让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只能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阶级矛盾的推动体现在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离不开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认为,随着无产阶级壮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加深,无产阶级必然会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并最终通过革命走向胜利,替代资本主义。
第三章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新变化..........................9
3.1法人资本所有制..............................9
3.1.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形成.....................10
3.1.2法人资本所有制的特征.......................10
第四章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新变化的影响.....................17
4.1上市公司及世界500强的变化情况..............................17
4.1.1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市公司的变化情况.................17
4.1.2世界上市公司变化情况................................21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新变化的特征.......................36
5.1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制...................................36
5.1.1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的量变........................36
5.1.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盈利性质.........................36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新变化的特征
5.1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制
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出现了新的变化,货币资本下的所有制新形式的实质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资本不断进行联合组建成为了社会资本,其资本的社会性质较之前时期得到了加强。虽然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出现了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依旧发生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之内,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私有制的根本目的没有改变,依旧是以盈利为目的。
5.1.1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的量变
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新变化的主要体现社会资本所有制地位的提升,这种建立在社会资本基础之上的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主义所有制中社会属性在当代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产业革命,让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实现了原有产业的升级,还同时出现了众多新型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企业规模很快得以扩大,经营风险、难度和生产成本也随着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需要进一步分离,这些新的要求都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私人资本的存活空间,私人资本不能满足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只能通过联合组建成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生产,股份制的出现降低了私人资本参与社会生产的门槛,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降低了资本持有者的经营风险和难度,企业通过雇佣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