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2019年参加安徽省西医类别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学员的结业综合成绩进行汇总研究,以此分析和评价培训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2019年参加安徽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114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参培学员491名、2017年257名、2018年253名、2019年141名。①纳入标准:完成所有培训任务,并参加考核。②排除标准:信息填写不完整、补考、缺考的学员。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针对全科医学师资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培训周期为2个月,经理论及实践考核通过后,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1.2.2 资料收集
学员的基本信息由各培训单位发放信息登记表进行收集并汇总,包括性别、学历、职称、教学兴趣、师资类别、医院级别等方面内容(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学员结业理论成绩来源于安徽省全科医学信息中心学员管理系统,实践成绩由培训单位提供。结业综合成绩=理论成绩×50%+实践成绩×50%。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学员一般情况及结业综合成绩比较
不同学历、职称、教学兴趣、师资类别的学员成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学兴趣浓厚的学员,其成绩普遍高于其他学员;临床实践师资类别的学员成绩普遍高于基层实践师资类别的学员(P<0.05)。不同师资培训基地等级、不同选派单位级别以及选派单位是否落实师资遴选制度和带教激励机制,其学员成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派往省级培训基地的学员成绩普遍高于派往市级培训基地的学员;来自三级医院的学员成绩高于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的学员;选派单位有效落实师资遴选和带教激励机制的学员成绩普遍高于未能有效落实师资遴选和激励机制的选派单位,详见表1。
2.2 2016年-2019年学员平均成绩分析
2016年491名参培学员平均成绩为68.813分,2017年学员平均成绩为67.606分,2018年学员平均成绩为77.464分,2019年学员平均成绩为76.775分。2017年参培学员平均成绩较2016年下降1.207分,2018年学员平均成绩较2017年升高9.858分,2019年学员平均成绩较2018年下降0.689分。详见图1。
3 讨论
全科教学师资在全科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其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3-4]。进一步开展全科师资培训,通过优秀师资力量提升全科医师培养质量,促进全科医学健康发展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发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为:学员自身因素,包括学历、教学兴趣以及师资类别差异;选派单位因素,包括单位的级别、师资遴选制度和带教激励机制落实情况差异;培训基地因素,包括培训基地的等级等。
3.1 加强低学历、低职称的全科医学师资的培训,提升师资的教学兴趣和带教能力 本研究发现专科及本科学员、初级及中级职称学员的成绩普遍低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学员的成绩;教学兴趣一般的学员成绩普遍低于热爱教学的学员的成绩。进一步分析发现,低学历、低职称及教学兴趣不高的学员多数来自基层社区医院,这类学员本身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相对欠缺,同时社区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机会相对不足,也容易形成学而不用的尴尬局面,进一步影响到师资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因此,为保证全科医生的培养效果,社区医院应多组织并加强院内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积极与上级医院构建医联体,增加助理全科医师和全科住培医师在社区的轮转机会,增加社区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机会,提升师资带教能力。在同等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也应加大对低学历、低职称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教学兴趣,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方式,补足短板。
3.2 选派单位积极建立、健全和落实全科医学师资遴选制度和师资激励机制 本研究发现已建立并有效落实师资遴选制度和师资激励机制的选派单位,学员的成绩普遍较高,而部分未建立师资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或虽建立但实施不理想的选派单位,其学员的成绩较低,这可能与这些选派单位不重视全科医学师资培养,仅仅为完成指令性任务而分摊培训名额有关,这也导致其参培人员学习全科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不强,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李珞畅等[5]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也指出落实单位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对全科师资培训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派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全科师资遴选制度及教学激励机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按照缺口派送师资参加培训。
3.3 加强市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 本研究发现,省、市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效果差别较大,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学员成绩普遍高于市级,这与省级基地掌握更多的教学配套资源有关[6]。因此,市级培训基地可多向省级基地派送专人进行学习,学习诸如带教新模式、新技巧和新方法等[7];也可以邀请省级培训基地的优秀师资来单位进行现场授课和经验分享,鼓励“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方式并举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此外,市级培训基地可购置一些先进的医学模型和仿真教具,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加强培训管理与监督,以提升培训的成效。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首先师资选派单位应更加重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并落实师资遴选制度以及师资激励机制;其次,市级师资培训基地应加强基地建设,同时,应当加强对基层单位低学历、低职称学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师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