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缘由
国外学者 Pianta 经过八年的追踪研究得出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学业水平、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预测幼儿的学业水平,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1]。师幼互动对幼儿的作用要通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来实现,因此师幼互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此外师幼互动质量也成为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师幼互动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中起着关键作用。
师幼互动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幼儿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彼此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尊重。古往今来高举教师权威,导致教育过程中教师过度发挥主体性。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倡要尊重幼儿主体性,因此师幼互动不仅要研究教师这一主体,还要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兼顾双方主体性发挥,就需要用具有人文色彩的主体间性理论去审视。主体间性来源现象学,立足于承认他人的存在,主张“我”与“他”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主体间性涉及多个领域范围,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含义,例如在认识论中指主体与客观知识之间的关系;社会学中指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伦理道德、社会与价值观等;本体论中指世界各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虽然是哲学概念,但其处理主体关系思想对其他领域有重要启示[2]。主体间性意味着各主体有平等的人格,因此主体在沟通中要承认彼此主体性,相互尊重。只有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才能构建主体间性,充分发挥主体间性作用才使主体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3]。主体间性其教育哲学思维要求作为主体的教师与幼儿之间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双方共同参与、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社会活动过程。有效的师幼互动应该遵从主体间性理论,发挥教师与幼儿的主体性。而现实幼儿园师幼互动中,依旧存在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发挥的问题,因此师幼互动的研究有较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开展。本研究从教师与幼儿两个主体出发,开展师幼互动的研究。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以区域活动为背景,从师幼互动互动主体、互动主题、互动主体的情感特征、互动中施动行为方式、互动中反馈行为方式、具体的互动过程、互动行为的结果讨论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特点,并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从教师和幼儿两个主体来分析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丰富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量化观察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师幼互动的真实情况,对区域活动中具体的师幼互动案例进行整理,挖掘师幼互动对幼儿成长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和概括师幼互动在实际应用中内在的规律,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开展师幼互动,以便更清晰的规划专业成长途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师幼互动
本研究中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教师与幼儿直接发生的语言、表情、动作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行为。具体表现为四个条件,即双方同时在场、行为具有指向性、意识到对方行为并相互影响、各行为事件相互独立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指室内、室外开展的满足个体或小组需要、兴趣的活动。例如角色区、美工区、益智区、沙池区、攀爬区等区域。
..............................
二、研究对象
张家口市 G 幼儿园是研究者所在实习幼儿园,也是省标示范园,自 2013 年开始探究室内外游戏活动。G 园的区域活动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学前教育研究会主任、省教科所等相关领导、专家的好评。该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积极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并坚持区域目标要体现幼儿的兴趣,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本研究从 G 幼儿园中选取了小班 Z 教师和中班 T教师以及所在班级的 74 名幼儿做为研究对象。
Z 教师,性别女,幼儿艺术教育专业,本科学历,2008 年入 G 幼儿园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教龄 10 年,现在担任小三班教师班长。小三班共有幼儿 31 人,幼儿年龄在 3-4岁之间,其中女孩 15 人,男孩 16 人。
T 教师,性别女,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2013 年入 G 幼儿园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教龄 5 年,现在担任中一班教师班长。中一班共有 43 名幼儿,幼儿年龄在 4-5 岁之间,其中女孩 15 人,男孩 28 人。
选择了拥有 10 年教学经验的 Z 老师和拥有 4 年教学经验的 T 老师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教师的教龄、专业发展路径对师幼互动的影响。选择 2 名教师以及所在班级幼儿为研究对象,可以获得相对连续的师幼互动的资料,从纵向发现研究对象在 3 个月内师幼互动特点的变化,包括师幼互动对幼儿、对教师的具体作用。
......................
第三章 G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分析 ................................... 17
一、G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的现状特点分析 ........................... 17
(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 17
(二)主体性的平衡发挥 .................................... 18
第四章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影响因素 ............................... 31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方面因素 ......................................... 31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 32
(二)教师的儿童观 .................................. 36
第五章 结论启示与教育建议 ................................... 47
一、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 .............................. 47
二、师幼互动对教师成长的启示 ....................................... 49
第六章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教育建议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有大量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影响,只喜欢幼儿听话守纪律,不许幼儿“乱说乱动”。正是这种观念,扼杀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指南》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独特感受,只有在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自然地表现以及自发地学习,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引导他们观察、交流,充分尊重孩子,时刻关注他们,满足他们探究的心理。幼儿园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放松的时候,区域活动中幼儿才会很放松,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与同伴、教师自然的沟通。集体活动或者很正式、很有仪式感的时候,,幼儿们都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怕自己说的不对了。区域游戏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体验生活、自由探索、进行创造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要尊重幼儿游戏兴趣、需要,满足不同幼儿游戏需要。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由探索、尝试,尽可能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