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供应链论文格式、供应链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信用风险评价探讨——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视角

日期:2022年04月0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6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1251228414089 论文字数:33263 所属栏目:供应链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供应链论文

本文是一篇供应链论文,本文主要得出的结论和成果有:1.在总结传统供应链金融三种不同主导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研究和总结,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创新。2.在经历了文献和相关政策参考、调研访谈和专家打分和整理专家意见依次四个环节的分析之后,最终确定了六个大类共 23 个指标作为最终的信用风险指标集。根据每一大类中指标的数量,可以得出中小微企业资质、平台资质和融资资产三大类是行业内专家认定对信用风险影响较大的指标大类。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传统供应链金融理论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国际上较早提出供应链金融概念的是 Tower Group 公司,该公司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以供应链上的交易记录为出发点,将链条上的企业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金融活动。日本瑞穗银行提出,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为链条上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资金管理计划,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以便获得融资。More 和 Basu 等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供应链上供应商提供风险控制,对现金和信贷作出优化的的融资解决方案。

步入 21 世纪之后,供应链金融开始在国内兴起,2005 年,深圳发展银行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当时我国金融市场逐渐起步发展、需求端还需要引导的基础之上,设计了“1+N”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即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结合时下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代表了依托产业链供应链、旨在优化产业内和链条上的现金流,解决一系列资金问题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物流和资金流等要素,将个体层面不可控制或不易管理的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可控可管理风险,并且综合各类信息,将风险降到最低的一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整个供应链链条的运转,为企业提供的融资解决方案,并且可以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流程的控制与监管,优化其现金流的使用,对其信贷产生正向作用的金融活动,当供应链中发生资金或其他商品流动性匮乏的问题时,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其流动性的恢复,对链上企业的商业活动提供微观主体金融和宏观组织结构层面的协助。

供应链论文参考


第二节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理论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主体的违约行为、主体信用等级或者主体履约能力发生动态变化等多种原因。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指债务人在期限将至时违约而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权益损失的可能性。据此,信用风险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债务人还款能力有限,无法及时按时还款;二是债务人主观没有履约意愿。

在参与主体较多的供应链金融实际业务中,一旦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参与主体产生了信用风险,就会使得风险在链条上传导,产生相应的一系列风险,影响到供应链主体上的其他参与方。具体而言,链条上各主体面对的信用风险除了有来自各参与方的信用风险,还有来自供应链链条上的风险以及整体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来源

1.融资企业的风险

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由于丧失按期还款能力,无法按时偿还自身债务,产生一定融资需求时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之间的流动资金规模和生产模式不同,导致融资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一般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信用资质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履约和连续再生产的能力相对较差,具体表现为融资期满无力归还和融资企业由于机会主义期满拒付。

2.交易对手的风险

不同市场上的交易对手之间,可能存在着由于交易对手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进而导致借款人不能偿还自身借款的连锁反应状况,即风险本身所具有的传递性。风险的传递会导致某一借贷关系中的贷方由于其他合同关系中的资金链条断裂而无力偿还贷款。


第二章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一节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缺陷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扩大生产的需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愈发明显。

(一)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控制要求比较高,对企业融资资质把控比较严格,中小微企业实际获取的融资规模受限

虽然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在业务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为了管理控制自身风险,会要求核心企业提供承诺担保,从而影响了中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融资款支持的规模。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否成功开展的关键,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并且信用风险评价的标准不一,很多指标权重的设定由专家自行讨论得出,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普适性,使得金融机构的决策过于主观,影响了授信业务的开展。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筛选服务成本比较高

无论是商业银行主导还是核心企业主导,其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的出发点都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金融服务费率自行核定自行实施。对于高频率交易的中小微企业而言,高成本的服务对利润的获取是一个阻碍。当下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可获得服务越来越多,但对于规模比较小的中小微企业而言,适合自身特点的服务机构还比较少,大型金融机构或其他服务机构对于中小微不够重视、优惠费率适用较少,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本问题将影响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面临着明显的融资约束,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融资约束问题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一是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不到位,治理体系不健全,经营能力等方面难以得到客观完整的评价;二是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可抵押担保的实物较少,难以符合金融机构的担保要求,中小微企业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又加大了生产扩张的难度,长此以往更难获取融资;三是中小微企业一般对资金需求时间紧、频率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审核其资质,从而金融机构降低了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意愿和动力。


第二节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一、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相关概念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接受来自国内外客户的委托,按照对贸易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签订相关外贸综合服务合同,依托自身建立的综合服务电子信息平台,代为办理包括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仓储、融资、信保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业务的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大量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具备专业的贸易服务、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和大数据统计处理分析能力,能够搭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帮助供应链上下游降低成本防控风险,通过对国内中小微外贸企业和国外买家的信息调查,将符合要求的买家放入平台中进行供需匹配,此时国内外贸易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线上接触,确定一系列贸易方案和相关细节之后将完整数据留平台备案,国内中小微外贸企业按时发货,经过平台一系列服务后,将货物按约定发于国外买家,完成贸易行为。

二、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根据之前相关文献和相关理论的研究,外贸综合平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创新的服务点,在本节所研究的模式创新中,将提出普适性更强、有效发挥各主体活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并说明该模式优势和发展前景。

供应链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9

第一节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29

第二节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1

第四章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模型的实证分析 ................... 38

第一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8

第二节 企业的灰色综合评价 ...................... 40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45


第四章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上一章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共选取了 6 个大类 23 个具体指标,在风险评价时首先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之前的文献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类似 logistic 回归的客观统计方法,统计方法一般依赖于庞大且容易获得的历史数据,但由于本文所建立的体系中出现了之前鲜有涉及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相关信用风险指标,第一是历史数据沉积量较少,第二是数据属于平台自有即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选择一种主观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研究。

由于问卷主要是发放至与外贸供应链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人员或相关专家,因此在问卷评分时可以有效避免统一倾向评分,并且专业性更强,尽可能减少了问卷设计本身由于主观性带来的误差,更减少了由于对平台或对供应链金融不了解导致的无效打分情况的发生。

通过第一章对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介绍与比较,在综合考虑数据的可量化性和可获得性之后,选用熵权系数法作为本文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方法,并进行稳定性检验,赋权之后选用灰色综合评价法,结合专家对样本指标打分,对所选取的三个样本进行信用风险量化。

本次调查的样本是已经在入驻平台或将要入驻平台的三家企业,分别代号为XJ、SD、RK,通过对三家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结合之前对三家企业的授信情况,评价该实证方法对实践业务中审核工作的帮助和启发。

第二次打分回收专家评分问卷 36 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与之前筛选指标的方法类似,问卷评分分值表示具体指标对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唯一不同的是最大值 5 扩展到了 9,9 代表该指标对信用风险量化非常重要,1 代表该指标对信用风险没有任何影响,与筛选指标问卷类似,专家仍然可以选取 1-9 之间的任意整数代表自己的判断偏好。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主要得出的结论和成果有:

1.在总结传统供应链金融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