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题目/选题栏目提供最新硕士论文题目/选题格式、硕士论文题目/选题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前景理论的有奖发票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5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4262304394451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硕士论文题目/选题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有奖发票作为税收征管的创新之举,通过中奖概率、中奖金额、奖金级次等的科学设计,是能够减少或规避商家与顾客合谋的,从而达到以票管税的目标。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审视有奖发票的制度安排:1.满足成本——效益原则是施行有奖发票的前提有奖发票的运行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有奖发票一方面增加了税收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奖金支出和运行成本(比如,印刷成本等)。如果无论怎么设计有奖发票,归因于有奖发票的税收收入增加均无法弥补有奖发票的奖金支出和运行成本,违背了税务机关设置有奖发票的初衷,无法满足成本——效益原则,那么,这种有奖发票制度就是失败的。此时,最优的策略就是取消有奖发票制度,选择税收征管中的其它替代措施。本文建立在有奖发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探讨有奖发票的必要性。


1.有奖发票与前景理论概述


1.1 有奖发票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推出有奖发票的是我国台湾地区。台湾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实行有奖发票,1950 年制订了“统一发票给奖暂行办法”,台湾财政部在 1982年 5 月 28 日制订了“统一发票给奖办法”(依据“营业税法”第 58 条规定订定及依财政部(71)台财税字第 33935 号令发布),后经历了十多次修订,并且与“营业税法”、“统一发票使用办法”和“财政收支划分法”共同组成了有奖发票制度的法律构架。1台湾之所以发明“有奖发票”,究其原因还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短,制度不完善,尤其信用制度普遍缺失”。台湾在实行统一发票给奖的制度之后,税收有了明显的增长。

有奖发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有奖发票制度的推出,旨在使消费者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购物或享受消费服务时须索要发票,以保护自身的权益。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实施这一制度更主要的是想通过开具发票,对经营者实行监督,有效监控税源,促使经营者诚信纳税,防止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有奖发票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发票带有中奖机会这一新属性,使消费者原本不被看重的一张普通发票,变成消费者开始关注的有望中奖的幸运物,从而刺激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塑造规范的市场行为。

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在美国,一个人若是不纳税,税务官会拿着棒子击打他的车窗”。当然,是否真的要砸不纳税人的车窗玻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体现的税收思想:美国这样的法治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十分看重税收征管工作,我国这样的正致力于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奖发票这一创新之举会对我国的税收征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历史数据显示,有奖发票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与设立有奖发票前相比,税收收入实现了较大增长:河北省盐山县地税局通过设置有奖发票(奖金额度为 5 元至 2000 元不等,中奖概率为 4.8%,),使得 2006 年前 3 月份的餐饮业用票量比两年前同期增加了 116%,纳税额比两年前的同期增加了 53%。3深圳市福田区因实行饮食业和娱乐业有奖发票制度,2008 年前三季度的餐饮业营业税收入达 2.40 亿元,同比增长 50.91%。4江苏省镇江市自 2007 年 6 月在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三种行业推行有奖发票以来,6 月份和 7 月份分别发售发票 1434645 份、1424650 份,同比分别增长 23.6%和 29.51%;共入库税款 4983 万元,同比增长 748 万元。

............................


1.2 传统经济的期望效用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 解决了圣彼得堡悖论,并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7。期望效用理论是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的不确定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actor)进行选择的分析框架。后来,Arrow 和 Debreu 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经典范式,进而构筑起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期望效用理论是分析风险决策的传统范式,但其受到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的挑战。阿莱悖论是法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莱于1952 年提出的决策论中的一个悖论,是指不同风险态度者在决策时,由于对结果确定的现象的过度重视而出现的一种选择相悖的现象。

阿莱悖论描述了对 100 人所作的赌局实验:

赌局 A:100%的机会得到 100 万元。

赌局 B:10%的机会得到 500 万元,89%的机会得到 100 万元,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为解决阿莱悖论,行为经济学及前景理论应运而生。2002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普林斯顿大学的 Daniel  Kahneman 和乔治·梅森大学的 Vernon L. Smith。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及实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其研究领域为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其核心理念是为理性的经济分析提供一块被忽略已久的心理学基石,从而拓宽了经济学理论的视野,并使经济理论对实际现象的预期更为准确、使制定的政策更为合理。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行为经济学的风险决策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阿莱悖论,它与传统经济学中的期望效用理论相对应。区别在于,期望效用理论描绘了理性行为的特征,而前景理论则描述了实际行为特征。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不确定条件下人们依据期望效用进行决策;而前景理论认为,不确定条件下人们依据期望前景(Expected Prospect)进行选择。9前景理论规定了两个函数的存在:权重函数和价值函数,它们分别替换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客观概率和效用函数,从而实现了理性行为向实际行为的转化。

............................


2.基于前景理论的有奖发票模型构建


2.1 有奖发票的作用机理

在税务机关、商家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中,有奖发票制度是通过如下四个阶段发挥作用的:第一阶段,税务机关颁布有奖发票制度,规定有奖发票使用范围,设计中奖概率和中奖金额;第二阶段,商家在现行有奖发票制度下选择自己的应对策略,即给与不索取有奖发票的消费者多少折扣;第三阶段,消费者通过权衡各方因素,向商家做出索取发票与否的决策。需要明确的是,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是可以重复进行的。比如,商家先给予不索取有奖发票消费者一定的折扣,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商家可以提高折扣。但是,商家能够提供的折扣是有上限的。如果达到商家的折扣上限时,消费者仍不接受,最终的结果就是商家不提供折扣,消费者索取有奖发票。如果消费者愿意接受低于商家上限的折扣,则折扣的多少与双方的谈判能力有关,最终结果是商家提供折扣,消费者不索取有奖发票。另外,在动态博弈中,第二、三阶段的博弈结果又会引起税务机关对新一轮博弈中的有奖发票制度进行修正,即第四阶段。

图 6:有奖发票的作用机理

...........................


2.2 价值函数的表现形式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v(x) (如图 4 所示)是用来衡量赢得与损失给决策者带来的主观满足程度,它表示各种结果与人的主观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价值函数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照水平的赢得和损失,而不是传统经济理论所指的期末财富或财富的绝对水平。

这一结论与认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通常,人们会对某一行动引起的对某一参照水平的偏离很敏感,而对这一行动产生的绝对状态不敏感。这意味着某一特定变化的价值不能脱离这一变化的参照水平。参照水平位置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一般会以目前的财富水平为基准,但亦可能会因投资者对未来财富水平的预期不同而不同。Kahneman 和 Tversky 认为,人们在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和估计时,通常会设定一个初值,即参照水平。人们在决策时,总是会以自己的视角或参照水平来判断是赢得和损失,并决定各种可能结果的取舍。参照水平常常是决策者当前的财富水平,但也可能是渴望得到的某一水平,即尝试努力能达到的财富水平。

如果公司的盈利目标定得比较低,比方说是 l00 万,那么方案 A 看起来好像是多赚了 l00 万,而方案 B 则是可能刚好达到目标,也可能多盈利 200万。A 和 B 看起来都是赢得,因此员工一般是风险规避的,会选择方案 A。但是如果公司把盈利目标提高到 300 万,那么方案 A 就像是少嫌了 100 万,而方案 B 则是可能刚好达到目标,也可能少赚 200 万。这个时候两个方案都是损失,所以员工会抱着“冒风险说不定可以达到目标”的心理,选择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 B。由此可见,通过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参照水平,是可以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的。

............................


3.基于前景理论的有奖发票模型拟合...................... 32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执行 ................................. 32

3.2 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的拟合 .................... 37

3.3 折扣金额的密度函数拟合 ........................... 39

4.基于前景理论的有奖发票模型求解.......................... 42

4.1 奖金期望值的确定性等价 ................................ 42

4.2 最终有奖发票模型的求解 ................................ 46

5.完善有奖发票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