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风险管理论文格式、风险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W带式输送机公司机械加工设备风险管理研究

日期:2018年08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7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7241557138880 论文字数:25005 所属栏目:风险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风险管理论文,论文以横梁生产线中的自动焊接机械手设备为实例,使用改进的 EFMEA 法进行了风险管理,识别出了机械手焊接系统设备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了判定及排序,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给出了分级防控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减少了设备事故及其危害,提高了机械加工设备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机械产业已经涉及到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国家的每个角落,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家解决就业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基础行业,机械产业能够极大的促进国家 GDP 的增长及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械类生产企业的加工类型主要包括调质、淬火、退火等热加工,车加工、锻压加工、钻床加工等机械冷加工及渗碳、渗氮等表面处理加工。冷加工设备有数控车床、加工中心、龙门刨、数控磨床、钻床、大吨位压力机、火焰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热加工设备主要包括锻压及铸造类设备;表面处理设备主要有喷砂机、烘干机及喷漆线等。加工设备是机械加工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厂内最大的危险源,每年由于厂内机械加工设备导致的重伤、死亡及其各类事故不计其数,因此对机械厂加工设备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管理形成一套效果显著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机械生产企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售出后获得高额的利润。在追求高利润的过程中,往往就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加工设备的管理更是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也只是简单的操作方法的指导,没有把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预防措施等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基于这种现状下,本文以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按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思路对横梁生产线中的焊接机械手进行了风险分析及评价,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的典型加工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设备的风险管理贯穿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备引进到设备淘汰的整个过程。设备风险管理做的好,不但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内的生产事故,同时也间接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识别就可以从源头很好的控制风险;风险评价可以对风险的种类、级别等进行按照标准等级进行划分,可以增加危险控制的数据支持;风险控制分为危险出现之前的控制及正发生的危险进行的针对性的控制。风险管理对设备实施了多层次管理,是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是企业能够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设备与风险并存,为了把设备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做到对设备的最佳合理利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险管理开始出现,并且迅速在美国获得广泛传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风险管理学科,该学科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及其二战后加工的世界化工业进程,1960 年开始风险管理进入了工业领域,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渗透到了化工化纤、管道、道路设备及消防设备等各个领域。经济水平不断调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为了维持并改善目前的生活质量,与加工设备息息相关的人们就对机械设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机械设备本身对加工者及周围的人及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人与设备的和谐共存,减少危险,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对设备设施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性管理。

推行风险管理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上个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危险研究协会初次对体系的探究给出了标准化重大危险源的建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出现在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中。后来在其他代表性的国家也有了相应的辨识危险源的标准,有效控制了很多特殊设备及一般设备的特大危险源。后来我国紧随其后也有了自己国家的的强制性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使危险源的重大辨识变得简单易懂。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价为重心。

20 世纪 30 年代,风险评价技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迅速发展了起来。保险业业务的开展必须要依靠风险评价的的结果,只有有了评价结果,即风险的严重程度,保险公司才能定出保额。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推进了风险评价的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厂内的设备越来越多,加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生产,必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受到极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安全因素。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必须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风险评价。美国道化学公司 1964 年对火灾爆炸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其指数评价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分析方法及控制手段,初次对化学性的危险物质进行了评价,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对此都很关注。在 1994 年,进过 6 次修改后,发表了评价方法和标准更加完善的第 7 版。

........................


第二章 机械加工设备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风险识别

2.1.1 风险识别概述

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源的过程,指辨别平常安全管理工作系统中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隐蔽不安全因素的行为过程。现在,危险源还没有形成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总结这些人的不同观点,可以发现危险物质是危险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危险源都可能会造成的故障不唯一,即一个事故可能是有多个危险源引起的,危害因素的性质及数量等会影响危险源危害性的大小;危险源依托于客观纯在的实体,且具有一定的边界。危险源不好统一概念的原因是,危险源仅仅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很难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识别并控制。因此设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进行危险源的分类识别,只有对危险源进行了正确识别,才能对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危险源根据时间持续的长短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危险源。临时性危险源是指由于设备的迁移或者维修而激发的危险源,这部分危险源存在时间相对较短,称为临时性危险源;危险源与设备的生命周期共存,这种就是永久性危险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危险源持续的时间长。临时性危险源存在的地点及时间不一,造成临时性危险源的危险原因也具有很多。由于临时性危险源的不确定性,处理时很难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永久性危险源的危险因素具有稳定性,长时间存在,危险因素比较多,具有相对较大危险程度,管理者、操作者以及设计者等都必须非常重视,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出危险因素,能够采取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与临时性危险源相比,具有相对较小的伤亡事故。

危险源按伤害的种类可分为物质性、能源型及混合型的危险源。由一些可以储存极高伤害力的声能、光能、电能、势能、热能等因素而导致的电气机械设备的爆炸、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危险源是能源型危险源;具有爆炸性的化学物品在存放及传输过程中会引起危险伤害的危险源是属于物质类别的;由以上两种类型的危险源共同导致的危险的危险源是属于混合类型。事故一般都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才导致了危险伤害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都属于混合类型,伤害程度比较高,像压力容器、危险物质的存放设备伴有的危险源都属于混合类型。

.........................


2.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风险识别的紧后工作,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并给出风险级别的过程,是风险控制的紧前工作,必须认真细致的进行研究。

2.2.1 风险评价概述

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大小进行判定并确定危险容许程度的行为,通过研究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及将要发生的概率大小进行对风险因素进行判定评价,然后把评定的结果与给定的标准分值进行比较,看风险是否在规定的安全数值之内。风险评价还可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内容,把整个系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确定出系统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系统发生危害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进而制定降低事故率、损失的管理决策及防范措施。

风险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安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来确定主要的风险控制内容。首先对风险影响度最大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系统可用资源得到最大最合理的利用;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评价对某种风险深入分析结果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根据给出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各种备选方案,及其每种方案的实施的资金及时间成本等,再结合技术可行性及进度等因素,选取出最佳方案。

风险评价打破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形成基于风险评价的新管理体制。现代的的安全分析和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对提升系统整体的本质安全化水平有利;对提高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对选择控制系统安全的绝佳方案有利;对合理掌握投入安全的时间及资金成本有利。

.......................

第三章 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源的辨识 ························13

3.1 机械加工设备概述·····················13

3.1.1 机械加工设备的种类 ·····················13

3.1.2 机械加工的流程 ···············13

第四章 机械加工设备的风险评价··························19

4.1 机械加工设备风险因素评价变量的确定 ·················19

4.2 机械加工设备风险评价的流程 ······················19

第五章 机械加工设备的风险控制··························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