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日本经济论文格式、日本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日本经济论文参考资料:日本文学与日本经济进展联系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0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07091518013419 论文字数:39400 所属栏目:日本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1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经济论文范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从一片废墟中迅速恢复并很快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连续18年高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过七八十年代的稳定增长,日本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一度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权。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演以后,日本虽然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宝贵10年,21世纪初的10年里经济也没有多大的起色,但目前仍然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尤其在科学技术方面,日本还一直保持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实力。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实现经济腾飞并长期保持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其成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发展文化及文化产业,注重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高储蓄率等,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之高是举世公认的,早在100多年前,时任日本枢密顾问官的田中不二磨就曾对访日的中国实业家张謇说“国之强不在兵而在教育”;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强调“日本经济实力世界第二,乃是普及、发展教育所带来的成就。”①重“普及”,善“提高”,是日本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普及全民教育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贯彻始终的基本国策,维持高入学率、提倡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素质。注重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是日本走向繁荣、昌盛的关键。日本民族有着很强的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日本人虽不擅长理论上的突破或创新,但他们在吸收和改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却很有天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这种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另外,源于“岛国思想”的居安思危的忧患心理,使日本一直保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储蓄率,进而迅速扩大了日本资本积累,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注重教育、科技进步、国民素质和高储蓄率等因素的背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经济成功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又与其传统文化不可分割。支持日本传统文化的支柱是三大民族心理,即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心理、务实心理和“忠”的心理。所谓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心理,是指日本民族特别渴望成为强者、成功者,崇拜强者、能者,鄙视弱者和无能者,这种心理基于传统的岛国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与他们骨子里的耻感文化有关,即依附于群体的特性。所谓务实心理,是指日本人特别务实,他们不喜欢梦幻式的思考,而倾向于尊重事实、现象、经验、实证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基于传统的岛国危机意识。所谓“忠”的心理,是指日本人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大多数员工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企业,往往自愿加班,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以此来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述三大民族心理还衍生出重智意识、节检观念和实用思想等。由于日本的三大民族心理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外来的儒家文化则恰好适应了这些思想的内在要求,因此,儒家文化不仅被日本人所接受,而且被奉为真理,传承至今。另外,支撑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所凝聚的是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人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集体,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甘愿为集体、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献身、勇于牺牲,就形成了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日本人善于创新的精神也得益于这种民族精神。日本人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成功经验,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生存。这种创新体现在企业管理上,是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传统文化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虽然出现了长期停滞的局面,但由于日本政府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1996年7月,日本文部省(现为文部科学省)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文化立国”的口号确立了文化发展战略在日本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强调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有效地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文化产业的诸多领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国和输出国,电子游戏业更给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据统计,在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曰本厂商占据了 90%以上的硬件和50%以上的软件。这意味着日本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在实现新的超越。


2相关理论综述


2.1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反应。从文化的起源来看,物质资料生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初始性条件。马克思主义观点将生产划分为三部分,即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认为狭义的文化是精神生产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对自然的一定的关系都是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的,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也都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②可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到一般性生产规律的支配,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不但改造客观世界,而且改造主观世界,即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创造新的力量、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沟通方式、新的精神需求等等。” 总而言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更对文化的发展和改变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也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马克思还指出:“就文化的内容而言,文化作为对社会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与成果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不仅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升级,同时还客观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社会财富以及社会关系等所达到的程度。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④换言之,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都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其中,观念上层建筑主要是指法律、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等系统,它们构成了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9-57
    3.1 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39-40
        3.1.1 文化的概念......... 39
        3.1.2 文化的内涵 .........39-40
    3.2 文化的经济功能......... 40-45
    3.3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5-57
4 日本文化与国民意识......... 57-81
    4.1 日本文化的特点......... 57-66
        4.1.1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 57
        4.1.2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57-59
        4.1.3 日本文化的“混血性”......... 59-60
        4.1.4 中日文化比较.........60-63
        4.1.5 日美文化比较......... 63-66
    4.2 日本的宗教与信仰......... 66-77
    4.3 国民意识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77-81
5 日本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 81-92
    5.1 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容 .........81-87
5.2 日本式企业经营所体现的日本企业文化......... 87-92


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文化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文化对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枳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发展推动了日本经济腾飞。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这与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2) “文化立国”使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文化大国。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贸易立国”战略,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