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言:主要介绍两部作品....................................1
一:分析两者异中之同......................................2
二:分析两者同中之异......................................3
三:分析原因..............................................4
结语......................................................5
娜拉与子君 ————试比较《玩偶之家》与《伤逝》
摘要:娜拉与子君是易卜生、鲁迅两位作家于两个不同国度中、不同背景下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勇敢追求幸福的妇女形象。娜拉与子君都有着善良而诚挚的心,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但是在爱情面临抉择的时候,她们的丈夫都暴露出了自私、冷漠的真面目。娜拉与子君也都愤然出走,以此反对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本文对娜拉与子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她们所选择的道路,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她们的命运对当代人的有关启示。
关键词:娜拉 子君 比较
Nora and Zijun
Comparing ---- "A Doll's House" and "Regret for the Past"
Abstract:Nora Ibsen and is Zijun, Luxun two writers in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background shape with a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brave image of women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Zijun Nora and have good and sincere heart, full of love for life, but a choice in love, http://www.51lunwen.org/menu2.htmlthey have exposed the selfish husband, the true face of indifference. Nora and Zijun also angrily away, a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thics. In this paper, Nora and the same Zijun and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by analysis of their chosen path, to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behind, and their fate on the inspir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Key words: Nora Zijun comparison
很多人把子君比做中国的娜拉,的确,在易卜生完成《玩偶之家》的40多年后,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让子君出现在《伤逝》之中,以表达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关注和探索。虽然两部作品身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是两者都成功地塑造出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解放的妇女形象。娜拉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慢慢渗透的的阶段,地处北欧的挪威也受其影响,从娜拉的影子中可以看出有资产阶级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倾向在里面,她抨击了旧的传统观念,被称作是“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而子君则是中国“五四”运动后,被这场文化革命的浪潮冲醒的新女性,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向封建伦理纲常低头,即使最后以死来捍卫自由。娜拉与子君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和不同,等着我们去探究,以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反思人性的另一面。
一
娜拉与子君都是向传统封建礼教做出抗争的思想解放的新女性,她们都渴望自由的爱情,并为之付出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她们身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深究。
首先,她们都是勤劳善良的女性,一心一意地对待自己的丈夫,而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娜拉在丈夫当上银行经理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家用,只能靠自己辛勤持家、节俭度日。当丈夫海尔茂因患病而不得不去南方疗养时,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让丈夫得以顺利的疗养。之后,娜拉从家用中省吃俭用,却没有让丈夫和孩子“穿得太不像样”。除此之外,娜拉“还用别的法子去弄钱”,例如抄写的工作,每天一直抄到后半夜。娜拉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还向她的好友林丹太太无不骄傲的宣示:“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子君与涓生私奔后,在吉兆胡同的一个小官家暂居,仅靠涓生在某局工作的微薄薪水艰难度日,除此之外,饲养家中的狗和油鸡也都成了子君的工作,而因为油鸡导致的与官太太的暗斗,让子君“包藏着不快活的颜色”,面对涓生却又“装作勉强的笑容”,独自承受着以前没遇到过的生活的琐碎。
参考文献:
[1]张弘.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刘萍.比较文学论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易卜生.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
[4]论文网鲁迅.鲁迅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4
[5]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6]王福和.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7]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8]乐黛云,陈惇.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9]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4
[10]唐建清.中国比较文学百年书目[M]-群言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