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农业经济论文,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学习,以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和农业信贷相关数据为样本,阐述江西省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现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第一产业GDP和农业信贷的关联度,以及DEA分析法测量江西省各地区农业信贷资金效率值,最后据此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论文结合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得出下列结论:江西省农业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西三大产业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小。但农业信贷资金的增长率高于信贷总量的增长率。农业贷款的高速增长意味着社会资源向农业产业倾斜的趋势。江西省金融市场中,农业信贷资金来源的主体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用途结构中,从贷款用途看,农业科技贷款、农村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和其他类贷款增长最快。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八项重点工作之首,明确提出了“破”“立”“降”三项措施,既“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从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金投入的推动,商业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供给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金融市场的基本职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因此,配置效率是衡量金融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信贷资金的投放在全国的金融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信贷资金投放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由计划性配置向基本市场性配置逐步发展,信贷资金配置机制逐步完善,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作用显著。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调减掉粮食产能[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实现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基础则是具有农业地位的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愈加重视,多次提出要实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现代化,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农业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愈加显著,却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国家在政策上逐步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然而“三农”信贷在全国各类贷款中的占比却依旧偏低;再如农业信贷供求脱节,国家通过财政等渠道发放支农性贷款以补贴农业,然而大量的农业信贷资金却通过各种农村商业银行流向城市或非农产业等,降低了农业信贷支农效率,影响了农业信贷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效用发挥。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农业信贷需求与供给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农业信贷需求与供给方面的研究较多,从农业信贷需求角度分析,农业信贷需求主要与农户受教育程度、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家庭负担等因素有关。李锐、师应来(2007)通过研究发现农业信贷的需求取决于农民具有的土地规模的大小[5]。陈雨露(2010)主张现代农村金融没有深入挖掘农民的信贷需求,农村金融存在大发展空间和信贷需求潜力[6]。秦建群、吕忠伟、秦建国(2011)认为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需求,对农业信贷需求产生正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负担率以及是否购买养老保险[7]。张乐柱、曹俊勇(2015)家庭受教育程度、所居住的村落是否设有正规商业银行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产生影响不显著。在农户户主年龄这一因素上具有争议,认为户主年龄对农业信贷需求的影响显著[8]。任劼、孔荣、Calum Turvey(2015)认为农户的家庭资产总量与信贷风险配给无关[9]。
从农业信贷供给角度分析,影响农业信贷供给的因素有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信贷产品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等。田俊丽(2007)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现象指出,农村信贷市场信息非均衡,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信贷资源配给功能的失效[10]。谷慎(2012)认为当金融资源能够实现充分流动,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同时东西部区域结构差距较大,实行金融一体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资金存在流出弱小市场的现象,金融供给不平衡[11]。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2013)的观点是我国存贷服务的交易成本高,存款准备金要求等导致金融机构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吸收储蓄,同时农业信贷风险大,再加上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因此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和风险较大,金融服务面临诸多困难,金融机构对农村业务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较慢,金融机构资源和网点在农村的配置有限[12]。胡振、李娜、王春燕(2014)指出农户信贷配给不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角度看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具有非农化经营趋势、信贷产品不适应农户需求[13]。赵智(2017)认为我国农业信贷市场存在以下约束问题:涉农金融机构供给意愿低、农业信贷供给方式阻碍贷款需求、贷款时间和期限与贷款需求不匹配、农业信贷基础服务资源缺失[14]。房启明(2017)总结出农村正规金融供给总量-结构、总量-效率、结构-效率、总量-结构-效率协调发展系数均比较低,基本处在中度失调、濒临失调的状态,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体系的协调性较差,农村正规金融供给整体非均衡性程度比较高[15]。
..........................
第二章 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概况
2.1 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江西农业经济增速较快,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 1990 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图 2-1 是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第一产 业 GDP 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 年江西省第一产业 GDP 是 175.96 亿元,到 2017 年江西省第一产业 GDP 增加至1835.26 亿元,增长了 10.43 倍;而 1990 年全国第一产业 GDP 是 5017.2 亿元,到 2017年全国第一产业 GDP 增加至 62099.5 亿元,增长了 12.38 倍,江西省 1990 年第一产业 GDP 占全国的 3.5%,2017 年第一产业 GDP 占全国的 2.96%,可以看出江西省的第一产业 GDP 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江西省第一产业 GDP 为 1877.3 亿元,增长 3.4%,在三大产业中增长率最小。
从图 2-1 看,1994 年第一产业 GDP 增长率是历年来最高值,较上年增速高达 39%,2007 年至 2011 年之间第一产业 GDP 保持年均增长率为 12.2%,而其他的年份第一产业 GDP 增速较为缓慢。近年来,江西省经济飞速发展,江西省 2017 年地区生产总量为 20006.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5%,第一产业 GDP 比上年增长 3.64%,增速小于地区生产总量增长值。江西省的第一产业 GDP 增速均长期小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且农业在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量的占比也是呈下降趋势,1990 年第一产业 GDP 占地区生产总量 41.05%,而 2017 年该数值下降至 9.17%,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农业的发展落后于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小,相比较同期全国的数据,1990 年数据为 26.48%,2017 年数据为 7.92%,由此看出江西省的第一产业GDP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高于全国,江西省三大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 9.17%、48.13%、42.7%。
...........................
2.2 江西省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简况
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是其重要的资产业务之一,金融市场上的贷款业务品种繁多,本文分析的农业信贷资金泛指与农业相关的一系列贷款,农业信贷资金作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信贷资金的配置是将资金在不同信贷种类之间进行分配。本文中所采用的有关农业信贷资金的数据来自 2011-2018 年江西省金融统计专项年鉴和江西省统计年鉴,农业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资金用途主要是农业和农村领域。以下将从农业信贷资金总量、资金用途和资金来源三个方面着手,阐述江西省农业信贷资金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
2.2.1 农业信贷资金的总体情况
..................................
第三章 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及作用机制分析....................................17
3.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17
3.1.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17
3.1.2 农业金融市场理论..............................................17
第四章 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24
4.1 方法选择....................................24
4.2 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25
第五章 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