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经济论文格式、农业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2018年农业经济论文精选

日期:2018年02月24日 编辑:ad201703301955106400 作者:yoyo 点击次数:2529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802211647155669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农业经济是指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农业经济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获得经济效益。下面小编整理了5篇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烟叶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叶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面烟草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烟叶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在种烟收益低于城市打工的情况下,愿意种烟的人会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无人种烟的现象。由此,“谁来种烟”的问题就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近些年烟草公司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并将其作为行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但目前烟农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烟草公司和社会对烟叶品质的要求。由此,“如何种好烟”的问题也愈发突显出来。 那么,如何解决“谁来种烟”和“如何种好烟”的问题以实现“卷烟上水平”呢?2007 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并提出中国烟叶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目标。2008 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到山东诸城调研时,发现诸城市的辛兴镇通过发展规模种植等措施,实现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始鼓励发展烟叶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烟叶家庭农场相比传统的烟叶生产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它可保障烟叶生产劳动力的供给,促进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烟叶家庭农场能节约大量劳动力,同时培养出真正的职业农民,形成一支稳定的、新老更替顺畅、高素质的职业化烟农队伍,保障烟叶生产劳动力供给,稳定种烟面积,实现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它可提升烟叶生产质量,降低吸烟给人带来的危害。烟叶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要求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像工业那样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克服了传统烟叶生产效率低、管理粗放、标准化水平低的缺点,从而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和等级,降低吸烟给人带来的危害。最后,它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烟叶家庭农场,能够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减轻种烟劳动强度,减少种烟成本,提高种烟效益,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烟农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烟叶家庭农场的理论研究还未见报道,更多的集中在家庭农场的研究上,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我国烟叶家庭农场的培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关于家庭农场内涵的研究。Raup(1986)认为家庭农场是一个家庭控制权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年度雇佣劳动力不超过 3 人的农业组织形式。Gasson 等(1993)认为家庭农场应包括三方面标准:①农场所有权与业务负责人的管理控制权相结合,拥有权力的主体和血缘或婚姻关系有关;②家庭成员提供发展业务所需的资金,包括业务负责人在内的家庭成员从事农活;③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家庭农场的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在家庭两代人之间转换。Hill(1993)认为,家庭农场的家庭工作总量占农场年度劳动总量的比重应该大于 0.95。Ngwainmbi(2000)从社会学角度将家庭农场描述为一种非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2)关于家庭农场成因的研究。Mann(1978)认为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家庭农场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时间。Schmitt(1997)认为家庭农场能够在发达国家永久存在的原因是由有限的规模经济与家庭劳力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   4 Allen(1998)运用美国和加拿大的数据表明,家庭农场存在的可能性与农业劳动生产成本的高低有关。Bream(2000)认为劳动力价格的差异、公共政策引发的道德风险、专业化水平高低是阿根廷农场存在的主要原因。 
(3)关于家庭农场规模与效率的研究。Scully(1962)通过对爱尔兰农场的调研发现规模扩大是提高农场效率的重要因素。Cornia(1985)通过对泰国等亚热带国家家庭农场的研究发现,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率随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Munroe(2001)分析波兰农场认为,农场规模的扩大不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00 亩的农场生产效率要低于小型农场。Bardhan(1973)同样认为家庭农场效率与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关系。Seckler(1978)认为规模与效率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Carter & Wiebe(1990)则认为二者之间是“U”型关系。
2 烟叶家庭农场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对于家庭农场内涵,目前尚有不同观点。从实践看,较有权威的定义是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他把家庭农场的内涵界定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与完善。第二,实行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融合与利用,产生规模经济。第三,以商品化生产为目的。家庭农场不仅是自给自足,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第四,专业化生产。家庭农场能够长期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并获得较高的农业收入,这也是与小规模农户的本质区别。 对于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农业部提出了七项条件:(1)家庭农场经营者应为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的农户。(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3)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业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80%以上。(4)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从事粮食作物的,租期或承包期在 5 年以上,土地经营面积达到 50 亩(一年两熟制地区)或 100 亩(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从事经济作物、养殖业或种养结合的,应达到当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5)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6)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7)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上七条标准虽然对一般性的家庭农场进行了界定,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一,农业户口不是度量家庭农场的指标。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下乡长期从事农业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其所构建的经营组织也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经营单位。第二,雇工数量不是度量家庭农场的主要指标。家庭农场是雇工还是雇资,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两类要素的价格比及农场主意愿,只要农场的经营性质不变,都不影响家庭农场的本质。第三,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农场充分条件。家庭农场虽然有其规模效应,但并非意味着农场规模越大越好,过大的农场面积会造成土地生产率下降,同时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家庭农场只能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 
2.2 相关理论基础
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家庭经营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家庭经营的内容与条件一直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行动力。农业家庭经营之所以能够长期、大量、广泛存在是由于:(1)它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环节的继起性、劳动支出的不均衡性、生产地域的广阔性将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区分开来,并决定了只有家庭经营才能更好地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配置。(2)它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存在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改变。(3)家庭成员对追求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使得经营成本最低。维系家庭经营的纽带除了经济利益外,还有感情、血缘、伦理等,这些因素能够保持家庭经营的稳定性,提高成员的积极性,降低监督和交易成本。(4)家庭成员的异质性有利于成员分工与合作。家庭成员由于在年龄、性别、体质上各有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各尽其职”,使各个成员的效用实现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农业家庭经营虽然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自身也面临着产权、规模、管理、产业与市场等诸多障碍,因而亟需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家庭农场的出现即是对家庭承包经营的丰富与发展。在家庭农场中,仍然坚持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同时实现了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家庭经营的弊端,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家庭经营的创新。
3 山东烟叶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 23 
3.1 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 23 
3.2 山东烟叶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 ........ 24 
3.3 山东烟叶家庭农场的发展类型与特点 .......... 26 
3.4 山东烟叶家庭农场经营状况分析 ...... 32 
3.5 小结 ...... 37 
4 山东烟叶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分析 ........... 39 
4.1 组织管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