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一方面,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出口势头受阻。短期内政府可以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减轻农民负担,从长远来看,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和改革产权制度对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而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更应当放在优先地位。
【关 键 词】WTO 农业 政策选择
农业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在自由贸易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将受到两头夹击。一方面,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市场准入范围扩大,国外低价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结构迫切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力密集产品的进口上设置的品质、标准等技术壁垒、环境壁垒不断加强,特殊保护措施和反倾销诉讼的运用也日益增长,我国这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势头受阻,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很大限制。如果国家不能在WTO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对农业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支持,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都将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然而,我国农业比较优势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与农业生产的规模过小。经过长期的工业化以后,我国农业GDP的份额已经下降到17%左右,而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却高达47%,农村人口的比重更维持在接近70%的水平。每个农户平均耕作不到10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大约只有6-7亩,只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大田作物农场平均规模的数百分之一。因此,尽管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特别是人均务农收入很低,但单位农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要恢复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到非农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