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及解决策略》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48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12262134057755
论文字数:4644
所属栏目:农业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BA Thesis
<p>《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及解决策略》——大学生毕业论文网</P>
<p>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at present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ecological crisi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BR>摘 要:文章论述了我国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解决中国<A href="http://www.51lunwen.org/agriculturaleconomy/2011/1226/lw201112262124018937.html" target=_blank>农业可持续发展</A>中的生态危机应采取的举措。
<p> </P>
<p>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p> </P>
<p>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全国和各地的“九五”计划中。在《中国21世纪议程》的指导下,各部门和地方也都积极研究和制定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和计划,如国家环保局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林业部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也编制了各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河北等20多个省市也正在或已编制了省级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也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同时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国家确定的“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的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已经实施;长江、黄河的重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也已启动。全国建立了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51个,已有7个生态农业示范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全国已有10%的荒漠和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全国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处,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4%。
<p> </P>
<p>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危机<BR>虽然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仍然存在并且很严重的生态危机。<BR>1.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危机。一是人均水资源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17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水资源量2000m3,其中有10个省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m3以下,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二是我国不但人均水资源量少,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均衡。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的降水主要发生在春夏之交和夏季,降水集中,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同时水资源在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使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如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4%,人口占35%,但水资源量仅占7.7%,西北的陕、甘、宁、青和新疆五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而地面的水资源则不到全国的10%。三是江河湖泊的水质污染严重。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吨,水质在IV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的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的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的污染。<BR>2.大量使用化肥和塑料薄膜造成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大量节省劳动力,农户往往愿意使用但又没有掌握科学施用的方法,导致我国农业化肥利用率仅为20%~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左右的水平。更严重的是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地肥力递减,土地盐碱化,特别是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农用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又产生了污染问题。除少部分薄膜被回收外,大部分则残留于土壤和环境中,既不利于植物生长,直接影响根系生长和发育,也会造成水的污染,对人类、牲畜和鱼类等都可能造成伤害。<BR>3.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生产和人们生活。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病虫灾害防治,但是大量使用农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地表和地下水质造成污染,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品种减少。许多农药是有毒害性的,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农药的分解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农药药性未失效之前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当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损害身体。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要杀死害虫必须使农药浓度增大,形成恶性循环。<BR>4.毁林造田、过度放牧造成农田和草场水土流失。由于滥垦、滥伐、滥牧出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表土损失,根层土壤变薄,土壤保墒能力减弱,导致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湖、水库淤积严重,洪水威胁加大;山地岩石裸露,生态环境恶化,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的肥力相当于每年投入的化肥总量,因淤积损失库容10%。受土地沙化和草原过度放牧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降水减少、沙尘暴日趋增加。
<p> </P>
<p>二、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危机的对策<BR>1.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是对区域各用地类型及其内部各部门和各产业用地面积进行合理分配。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产生结构效应,从而促使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增加、效率提高。早期的土地利用一般是以追求土地利用经济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的基本目标,多采用线性和非线性规划模型与动力学模型。可持续发展主题下的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更强调了土地利用系统的多目标性,即同时兼顾土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宋嗣迪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新方法,在实践中取了满意的效果。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设计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共生互利、时间上有序)及可持续利用思想为指导,依据土地类型结构特征,把土地利用方式和人工控制系统设计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合理土地利用方式。重点解决具体地块之间及其内部土地利用的时空匹配,实现可持续生态发展模式。<BR>2.重视和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一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解决我国农业用水危机的根本性对策。目前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约4000亿m,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50%,而发达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率可以达到80%~90%。因此,如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就可以对缓解农业用水资源供需矛盾起到很大作用。我国生产粮食所用的水的效率低,不足1kg/m3,而发达国家都在2kg/m3以上,因此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效率,具有巨大的潜力。<BR>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首先要根据我国不同区域水资源分布、利用及干旱缺水的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区域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其次是在全国各地主要农业区域实行地面水、地下水、降水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农业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再就是在各主要农业区域实行农艺、生物节水技术与水利工程及管理措施的优化集成,特别要重视农业节水的技术,推行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形成以灌溉与生物节水技术为核心、各项节水和集水工程相配套的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发挥各项节水技术的整体效益。二是建立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和减少水污染,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并治理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农业用水现状,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所辖区域内灌溉水资源可持续配置量与水价的有关政策法规,实行农业有偿使用水资源和按量计费的体制;要通过灌溉水有偿使用和价格杠杆,刺激农户对节水农业技术的需求,同时政府要对农业节水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政策保护和税收优惠。<BR>水污染不仅造成功能性缺水,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和环境,对农业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历时长。要加强水资源的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实行由过去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治污战略。控制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废物带来的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质污染。<BR>3.推广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的特征是以经济效益为着眼点,寓环境保护于经济增长中,依靠低级资源代替高能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目前我国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