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本文以报纸中的新闻图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符号学理论背景下,思考图片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的各项新闻功能,分析其意义是如何被建构以及进行传播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图片不再仅仅是一个再现载体,而成为一个涉及拍摄者、编辑、受众思想的综合符号。
第一章 符号学视阈下新闻图片的概念及传播功能
第一节 新闻图片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新闻图片的定义莫衷一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闻图片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定义,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大部分学者对新闻图片、新闻摄影、图片报道这几组词往往并没有加以区分,在定义的内容和范围上存在交叉甚至重合的部分,在表述中也存在等同使用的情况。分析新闻图片势必要从根本上对概念将其厘清。接下来将围绕上述存在混用现象的几种词汇进行对比,确定新闻图片的概念。
一、 新闻图片的概念
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报纸与图片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图片成为信息传输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报纸版面中为读者传达不同的信息内容。人们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各种风格各异、形形色色的图片,有的是实地拍摄而得的现场图片;有的是仰赖后期效果制作的广告图片;有的是连载的漫画、图表等等。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News Picture)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区分。广义的新闻图片是指在新闻平面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即有别于文字形式的所有内容,其包含的范围很大,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等等。但是狭义的新闻图片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新闻照片,们以更加直观地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承担着直接反映或评价新闻事实的作用。本论文所论述的新闻图片即是其狭义概念。
当弄清了新闻图片的定义之后,人们又对新闻图片到底属于新闻的一种还是属于摄影一类争论不止。 《新闻学大辞典》中:“新闻图片,又称新闻照片,是新闻摄影的物质形式,要求是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有新闻价值,并有鲜明的视觉形象。”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表 1.1 新闻图像、新闻摄影的定义比较
......................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组合
完全孤立的符号,不可能表达丰富的信息或者意义想要有所表达,必然要进行组合:眼角的泪水必然与面部的其他部分组合成“高兴的泪水”或是“难过的泪水”;“儿子洗菜,妈妈微笑”,显然妈妈看到的不只是菜,而是儿子、菜、洗菜动作的组合。在新闻图片的画面中,单个构成要素很难让新闻图片具有丰富的意蕴内涵,一张具有新闻价值且意义丰富的新闻图片往往是多个构成要素组合共同发挥各自功能并相互交融的条件下产生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众多符号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并不是单个符号构成要素意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就如同“白”+“菜”≠白菜,“熊”+“猫”≠“熊猫”一样。如何进行组合发挥信息最大化和意义的最好传播效果是需要首先明确的目的。
在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系统中,如果说对构成要素的分析是对符号集合进行拆解的过程,那么对构成要素进行选择与组合就是对构成要素的建构和重塑。选择和组合的依据是根据新闻传播的规律而展开,将图片的构成中的主体、客体、环境、光线以及版面要求、受众阅读习惯进行组织架构,目的也是让图片中的信息或意义更加有主次条理且能够被读者快速把握。报纸中的一张新闻图片包含着经过拍摄者之手的某些要素的选择和搭配的过程;也包含报纸编辑对图片符号再次“加工”的编排过程。二者在传播上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工,在发挥一定程度的主动性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任务。他们都是促成新闻图片产生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在表意过程中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选择和组合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指代。
.......................
第二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生成系统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构成要素
人们在进行符号学相关研究的时候,总是希望去了解构成这门学问的最小的单位,在构成元素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的表达形式。图片是各种符号共存于同一个画面之中进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符号的集合。②报纸中的新闻图片集合的“符号”包罗万象:图片本身的光线、主体、色彩,报纸形式上的尺寸、版面编排、版面大小等等。对新闻图片构成要素的研究其实就是将这综合性、复杂性的符号集合进行拆解并单个分析的过程。具体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
一、主体符号和客体符号
主体(subject),是指表达主体思想的主要对象,是新闻图片画面中最主要的部分。所谓客体(object),是指在新闻图片中与拍摄主体紧密关联的、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
在构建图片的内容之前,有一个取景的过程,顾名思义,就是从景物中取舍,找出能够表达内容的被摄主体。被摄主体是内容的中心,也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只要主体有了,这幅画面就能站住脚,没有被摄主体,内容就表达不清,读者从画面中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除了主体占有的部分之外,客体也需要有选择的选取进入图片中去,帮助被摄主体表达主题思想,帮助受众理解主体的神情动作和内在含义。客体可能是人物,有形的景物,也可能是无形的景致。这通常要求拍摄者有统摄全局的意识。如图 2.1 所示,在这张新闻图片中,我们一眼就能注意到身高异于常人的男生,而且画面中其他三位的视线或动作都围绕着这位男生。我们因此可以确定这个张开双臂的男生一定是新闻图片的主体,其他人则是为了突出主体身材高度的客体。
图 2.1《14 岁男孩身高 221.03 厘米 成世界最高青少年》 成都商报
...........................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组合
完全孤立的符号,不可能表达丰富的信息或者意义想要有所表达,必然要进行组合:眼角的泪水必然与面部的其他部分组合成“高兴的泪水”或是“难过的泪水”;“儿子洗菜,妈妈微笑”,显然妈妈看到的不只是菜,而是儿子、菜、洗菜动作的组合。在新闻图片的画面中,单个构成要素很难让新闻图片具有丰富的意蕴内涵,一张具有新闻价值且意义丰富的新闻图片往往是多个构成要素组合共同发挥各自功能并相互交融的条件下产生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众多符号构成要素的组合,也并不是单个符号构成要素意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就如同“白”+“菜”≠白菜,“熊”+“猫”≠“熊猫”一样。如何进行组合发挥信息最大化和意义的最好传播效果是需要首先明确的目的。
在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系统中,如果说对构成要素的分析是对符号集合进行拆解的过程,那么对构成要素进行选择与组合就是对构成要素的建构和重塑。选择和组合的依据是根据新闻传播的规律而展开,将图片的构成中的主体、客体、环境、光线以及版面要求、受众阅读习惯进行组织架构,目的也是让图片中的信息或意义更加有主次条理且能够被读者快速把握。报纸中的一张新闻图片包含着经过拍摄者之手的某些要素的选择和搭配的过程;也包含报纸编辑对图片符号再次“加工”的编排过程。二者在传播上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工,在发挥一定程度的主动性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任务。他们都是促成新闻图片产生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在表意过程中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选择和组合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指代。
.............................
第三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表意机制.................35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化过程......................35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35
第四章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的再思考.........................42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2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中薄弱环节的应对之策.....................42
第四章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的再思考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符号学与新闻传播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候,很多学者对“意义”和“信息”并没有过于区分,因为意义和信息都属于符号,“信息”呈现的是一种倾向准确化的意义,而“意义”呈现的是一种多义和模糊化的信息。既然本章节讨论的是报纸新闻图片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即应对措施,即还是以准确客观为追求,采用“信息”一词或许更为妥帖。但是并不是在本章完全弃用“意义”一词,报纸新闻图片作为携带各种意义的感知,“意义”的问题研究仍然是重点。本章主要对报纸新闻图片传播中存在的三个主要大问题进行阐释和相关符号学分析,主要包括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造假问题、泛视觉化问题、意义存在的各种不确定问题。
对文中谈及的报纸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形式的造假,意义的漂浮和模糊、泛视觉化问题等等也都是对报纸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的追问和反思,同时也是对符号化过程中各主体作用的再度深入刨析。本章最后针对报纸新闻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新闻图片要始终坚持以新闻真实性为前提,充分发挥好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并努力提高整体视觉素养。
.............................
结语与反思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图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新闻图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网络都把新闻图片作为吸引受众的有利武器。图片相对于文字所具有的独立言说的功能被人们愈发重视起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对图片表层意义的识别了解,深层意义的挖掘和解读已经被放置于重要位置。虽然关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