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澎湃新闻”微博短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日期:2018年02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15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2241323282541 论文字数:34256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技术驱使,短视频迎来爆发期

短视频,顾名思义,其“短”是较之长视频之“长”而言的,也有人称之为微视频。对于何谓“短”,学界尚无一致观点,也无定论。优酷网古永锵认为微视频短则 30 秒,长则不超过 20 分钟;易观认为短视频不超过 20 分钟,通过短视频平台拍摄、编辑、上传、播放、分享、互动的,视频形态涵盖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微电影等视频短片的统称;此外,也有学者将短视频定义在 10 秒左右,或 30 秒以下。本文将移动短视频定义为,时长 6 秒到 6 分钟,是以智能手机为手段,制作周期短、几乎无成本,内容广泛,高原创度,高参与度,形式自由灵活等特点的视频表现形式。具有长度较短,传播速度更快;生产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更低;广泛参与性,社交媒体属性强等特点。

短视频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 2006—2008 年,标志事件是 YouTube 被谷歌天价收购。几乎与此同时,国内视频网站呈爆炸式发展,不仅有专业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56 网、乐视、PPlive)、一些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也参与其中。其中,优酷、土豆兴起。2008—2010 年是版权之争最激烈之年,期间,版权资源战、版权官司口水仗成为视频网站间的家常便饭,乐视网走红,成为版权保护的急先锋。2010—2012 年,随着视频网站对收费、版权分销、其他增值服务等多重盈利模式的尝试,发现广告是视频网站最有效的盈利模式,此时,用户和流量基本上都趋以稳定。2013—2015 年,随着大数据、移动端的发展,食品行业开始了技术革新,2016 年,随着移动智能的技术支持,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短视频的出现,更是有效的适应了用户短平快的生活,利用了用户碎片化的各种场景。

2012 年视频分享移动应用“Vine”的横空出世,用户通过 Vine 可以拍摄 6 秒长的短视频,并可无缝地嵌入 Twitter 和 Facebook,这在短视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国内,自 2013 年起,短视频的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这一年,腾讯和新浪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短视频应用——“微视”和“秒拍”,2014年美图秀秀推出了“10 秒成就一部大片”的短视频应用“美拍”,2015 年,移动短视频应用纷纷推出新功能,如美拍 60 秒和美拍 5 分钟长视频,突破了“秒”的局限,短视频在国内逐渐“热”了起来。但直到 2013 年 12 月国内发放 4G 牌照,智能终端的发展和移动 WiFi 的普及,分别解决了短视频发展传者“合法化”、用户体验等痛点,短视频的发展之路由此才畅通无阻,障碍被扫除。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短视频应用在 2011 年左右出现,2013 年腾讯和新浪分别推出自己的短视频应用,短视频逐渐“热”了起来,相关研究也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热潮。在中国知网以“短视频”和“新闻”为主题进行搜索,经过筛选,共有 7 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且属于较为宏观梳理,缺乏具体而微的案例分析、内容较为陈旧,没有新鲜的视角、较为偏重国外的引用,对国内的短视频研究不够细致;以“短视频”、“视频”、“微视频”和“微博”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共有 41 条结果;以“澎湃新闻”和“短视频”进行搜索,有15 条结果,经过梳理,剔除关联性不大、和主题无关的,本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类总结:

一、短视频的类型、内容生产模式、传播特点及发展现状

王晓红以微视、秒拍、美拍、Vine、Instagrarm 等移动短视频应用为例,概述其国内外发展现状,还对这几款知名的应用从内容和使用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并就此进行分类,1 社交型:以微视、Vine 为代表;2 工具型:以美拍、秒拍、Instagram 为代表;3 媒体型:以 Vine 尤为突出,秒拍稍次之。李昕怡从短视频的平台模式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三种:一是以“美拍”为代表的的社交媒体平台模式;二是以“微视”为代表的的 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三是以“小影”为代表的短视频制作工具平台模式。

杨伯溆在对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秒拍”中的微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微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主要有“再现”和“创作”两类,在“再现”类别中又分为再现奇行、奇艺、表演、工艺等四种模式;在“创作”类别又分为模仿、改编、采访、解读、解说式创作等五种模式。基于创意的混搭是这两大类共种微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的特征。而这种特征的背后则蕴含着网络化创作者的“混搭”文化。

也有学者在思考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从而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如程征系统梳理了国外短视频新闻机构的兴起背景,并以 Newsy 和 Now This News 两家机构为例,详细介绍了短视频新闻的运作方式,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认为“短视频新闻服务的创新确实说明了技术对于新闻元素组织形式的重构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第二章 传者分析


第一节 定位精准:打造时政和思想平台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 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过半,已经超过全球平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 亿,占比达 95.1%,增长率连续 3 年超过 10%。而其中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空间,早在 2014 年使用率就超越 PC。

一、产品定位:时政和思想平台

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媒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深度融合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互联网公司等都在谋求媒体转型,将过去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制造社会意义的主战场转移到移动端上来。目前,活跃在手机终端的新闻产品分为以下几种,有顶级央媒所属的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APP产品;也有老牌商业门户网站开发的新浪新闻、搜狐新闻;也有新型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今日头条等,QuestMobile 发布的移动新闻资讯 APP 榜单显示,截至 2016 年上半年,腾讯新闻月活跃用户量近 2 亿亿,位居榜首;今日头条月活跃用户量 9637 万位列第二;天天快报月活跃用户量从今年 4 月超越网易新闻后,排名第三。传统媒体在移动端推出的新闻产品的活跃度,远远低于门户网站和新型互联网公司开发的产品。由此不难发现,传统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而门户网站和新兴互联网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信息冗余等现象,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成为摆在媒体转型路上的一道难题。

成立于 2003 年的《东方早报》是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报刊,报社的管理层大部分来自南方报系,办报风格也深深地烙上了南方印记,也曾对《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主流大报亦步亦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了难得严肃。此后,更是因为率先点名三鹿奶粉事件而成为“良心媒体”的代表,在全国树立了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较之北京、广州,上海的媒体洼地形象,与南方传媒、财新一同成为媒体标杆。

2017 年 1 月 1 日《东方早报》休刊,原有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将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将《东方早报》完全覆盖掉,《东方早报》完全变成澎湃,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传媒史上应该也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它媒体有向数字化转型的,但像这样平稳而彻底的转型,且转型后影响力较之前大的多,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澎湃的新媒体项目之所以能在上海报业集团转型的多个方案中,被作为上海报业新媒体试验的探路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产品定位极为清晰:融合了自身传统媒体后台的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构建时政和思想平台,志在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充分发掘自身在揭示真相、阐释意义、传播思想方面的优势,在信息超载的时代重塑信息价值,打造含金量高的信息产品。

本文调查问卷显示,40.7%的受众“一般了解”澎湃新闻,占比最高,这说明澎湃新闻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且在了解澎湃新闻的受众中,通过“澎湃新闻”微博是占比最高的渠道,比例超过 41%。这个公众眼中的澎湃新闻以 APP 为最重要产品的印象略有差异。

.......................


第二节 团队: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

团队是澎湃最重要的财富,团队的水平决定着澎湃的现实影响力和未来出路,本章从采编团队、总编气质、资本方等角度来分析澎湃新闻的团队建设。

一、采编团队: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传统媒体素养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标杆,澎湃新闻在创业团队方面优势明显,一方面原东方早报大部分采编团队转至澎湃新闻,目前人数在 400 人左右,团队的平均年龄约 30 岁,另一方面,新招录的人员 90%具有传统媒体工作经验,这样最大可能的保证了内容生产的质量。

而且,澎湃新闻一直以来把最主要的人力、财力和精力都放在内容生产上,团队有 80%都是跟采编或者相关的人员,每年总投入,总成本的 80%也是花在跟内容以及内容采编相关的领域。①而在澎湃新闻创办初期,就较早布局记者互联网思维方式培养,部分报纸采编人员在学习互联网新闻操作技能后,转岗成为澎湃网站和客户端编辑。在短视频时代,澎湃新闻因此能较早拥抱短视频这一新的业态,新的物种,并“不为视频而视频”,以做新闻的态度去走进视频现场,去做现场,做有温度的视频。

问卷调查显示,在了解澎湃新闻微博短视频的受众中,认为新闻视频的来源中立、可靠的占比最高,这从侧面证明了澎湃采编团队的新闻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