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内部审计论文格式、内部审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357500023(论文辅导)

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构建与推广探讨——以S公司为例

日期:2025年04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4111216049330 论文字数:35266 所属栏目:内部审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本文对“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构建及应用”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围绕“究竟该如何在企业内部推行业审融合模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其原有商业模式也随之改变,并对企业治理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发展的契机,也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与升级。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业务与新模式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以人工为主导,已难以有效应对当前与日俱增的数据风险,探索构建适应企业数字化变革环境下的新型内部审计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内部审计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审计范围全面覆盖。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地梳理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依据、方向、重点和措施,揭开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局面。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监督局发布《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通过“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融合审计信息系统与决策、投资、财务、资本、经营、内部控制等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以下简称IIA)提出的“三线模型”(Three-Line Model)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治理层、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三个层级主体职责进行明确;同时拓展了内部审计关注范围,从原先的事后审计前移到事前、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治理、信息反馈和价值提升的职能。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工作已成为治理层和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应站在众多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完成风险管理工作,以期实现企业风险的全面管理。因此,为加强企业风险防范,降低企业损失,以内部审计为切入点,将其提升到治理高度,落实到具体业务层面,推进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业务有机融合,为组织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

内部审计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部分,各个部分归纳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阐述研究内容与方法,归纳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对数字化转型下内部审计变革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数字化转型下内部审计模式变革动因、特征进行归纳;其次回顾梳理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相关文献研究,了解业审融合机制及概念、数字化转型和业审融合的关系以及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的应用相关文献研究,了解业审融合的本质、动因和价值,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业审融合的关系,梳理当下业审融合的应用实践,以期对本文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形成启发。

第三部分: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首先,对内部审计及业审融合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价值链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并探讨上述理论在业审融合相关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四部分: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构建的理论分析。首先,对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整体理论框架进行构建;其次,结合本文基础理论,对业审融合模式的“一体化”架构、“二全面”特性展开分析,构建“三维度”路径以实现业审融合在企业中的应用,并通过“四递进”平台的构建为业审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四要素共同组建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理论框架。基于上述框架,深入探究业审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与应用平台构建,较为系统地提出业审融合。

第五部分: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应用分析:以S公司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案例企业,对案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科技数据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整理归纳S公司当下的业审融合模式架构。其次对S公司推行业审融合的主要措施及应用实践展开分析,总结业审融合模式相较于传统审计模式,作用于企业的效果与困境;最后以S公司大宗商品降本增效项目审计为例,阐述其基于业审融合在线作业管控平台如何进行作业流程管控,总结其实践效果。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实务建议。总结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模式、路径及应用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数字化转型下内部审计模式变革相关研究

一、数字化转型下内部审计模式变革的动因

(一)内部审计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进行模式变革是业务发展与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职能拓展、企业治理需求提升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内部审计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秦荣生(2009)提出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目标为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一方面,Stern(1994)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积极探索审计方式转变以实现价值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随数字化变革所带来的复杂环境不断增长,呈现出复杂且难以发现、不易受控且容易转化等特征(王兵等,2013)。企业面对高冗余信息传播渠道与海量数据增长,业务活动愈发复杂,传统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流程已难以与企业当下审计需求相匹配(邢春玉,2021)。为适应大数据及企业发展趋势,内部审计必然作出积极的变革(韩强,2015)。此外,王海兵(2022)还提出,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广泛的审计覆盖范围之间的矛盾;二是审计方式、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对此,亟须对内部审计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应对,并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为内部审计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李凤雏,2023)。

另一方面,随着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企业透明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公司战略与监督风险管理责任也越来越重,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视野和价值定位也在发生变化(秦荣生,2019)。在新技术与制度环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跨界融合、结构重塑和广泛连接等特征,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在其影响下具有高复杂性、全覆盖性、高效精准的特点(彭冲,2018;张永珅等,2021)。基于此背景,对企业的商业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产生了更大的冲击,改变了内部审计对象及企业原有商业模式(鲍国明,2021)。

第二节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相关研究

一、业审融合机制及其概念的研究

业审融合的概念近年来才开始被提及,但它的理论支持可以追溯到MichaelPorter在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即对企业业务进行细分并创造价值。因此,以价值链理论为导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对于业审融合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时现(2003)和李越冬(2010)提出可以通过优化价值链各环节降低协调成本来体现增值。Cosmin(2015)和顾霞等(2018)认为,通过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能的利用来优化组织价值链,使审计节点前移,根据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关键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增值,实现组织价值创造。郑石桥和李娴娴(2017)也强调企业要想获得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的增值服务上。此外,Omar,Jenny Stewart(2015)提出,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制订价值增值策略时,应该把价值链的思想引入其中。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审计处(2021)认为,业审融合增值型内部审计突破了审计和业务的界限,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审计工作和业务管理相互结合,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以及规避潜在风险方面形成监督合力,降低了管理内耗,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效果(阎红玉,2004)。

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诸多学者也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协同合作是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主要手段,协同审计初步显露出业审融合的理念(Lynn Fountain,2016;高雨,2019)。在1994年,Stern G.M.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审计方法与理念和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分享,通过部门协同实现增值。毛绮和张雪楠(2007)指出了借助协同审计框架加强内部审计监管,提升内部审计绩效的必要性。毕春颖(2018)提出借助风险审计方式,扩大业务交叉点的排查范围,从而对核心业务的风险防范控制加强,有助于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郭玉凡(2019)和杨爱萍(2021)认为,将审计关键点嵌入业务流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最终将助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地为组织培养业务型的审计专家和审计型的业务专家,从而极大提升审计的监督效能(丁嘉仪,2019)。

第三章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12

第一节概念界定.........................12

第二节理论依据...........................13

第四章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构建的理论分析..................16

第一节业审融合的理论框架构建....................16

第二节业审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20

第五章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应用分析:以S公司为例.................33

第一节S公司业审融合概况........................33

第二节S公司数字化转型下业审融合实现路径分析..................34

第四节S公司基于业审融合在线作业管控平台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分析——以大宗商品降本增效项目审计为例

一、基本情况概述

S公司通过业审融合在线作业管控平台的构建,将审计作业系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