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本文对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问题展开研究,并选取S国有企业下属A公司董事长Y同志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的案例展开研究,发现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就如何做好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相类似的方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护国家、公众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同时滋生了贪污腐败问题。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绩效虚报等不良风气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始蔓延开来,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在此背景下,为了打击种种违法乱纪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登上了我国的历史舞台。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政府相关部门可在经营管理者离任之前对其申请经营管理责任的相关考核。在同年国家审计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对经营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方法和范围。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这两项规定的出台正式标志着我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2000年12月,审计署又颁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实施程序和审计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4年7月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重要的监督手段受到愈加重视。2019年,中办、国办进一步制定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先后出台的各项政策,反映出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展开研究很有必要。
1.2文献综述
1.2.1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规范化,成体系化,有效监督了国有企业和党政事业领导人员,为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学者对经济责任审计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也不断丰富,有效指导了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
(1)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方法相关研究
颜蕾,宋茂森等(2024)对广州发展集团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企业治理和提升管控情况,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落实问题整改情况五个大维度,20个细则方面设计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简明通俗易懂的量化评价标准。鲍晓等人(2024)提出了一个由“三单七力”构成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以结果运用和需求为导向,以“人格化”审计理论为基础,全方位改革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这个体系解决了“审什么”“评什么”“如何评”和“如何用”的问题,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王永(2023)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业务时,应在项目进场前进行充分的审计准备,以提高审计效率及保证审计成果。刘璐(2023)指出国有企业审计的难点在于“事中审计”的经验较为缺乏、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较为困难。此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是党政同责,因此如果审计结果得不到关键岗位领导的重视,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实现问责或整改的难度较大。李娜(2023)提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并建议要广泛开展任中审计,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渐落实到位。张康亮(2023)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二十字”要求构建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中国移动集团终端公司的高质量发展。郑清海(2023)在研究中指出,在科技强审的要求下,要充分运用好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准确率。贾亚亚(2023)认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应该扩大,并要不断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审计质量。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国有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同时,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生产力急剧增加,企业规模也快速扩大,仅靠自由竞争维系的市场经济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基于此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如英国在1945年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接管一系列重要的能源、金融等部门。我国最早的国有企业主体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起来的,此后便长期承担起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通常被定义为某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家对国有企业资本拥有控制权或所有权,国有企业的行为受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所决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的不同,可以将国有企业总体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央企业,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直接监督管理。另一种是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按照出资比例的不同,国有企业又可以划分为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纯国有企业的建立资本均来源于国家,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国家出资比例过半或者拥有实际控制权,国有参股企业是指国家仅占有少数出资比例尚未满足国家控股标准的企业。本文所研究的S国有企业为纯国有企业。
2.2理论基础
2.2.1交易成本理论
1937年,科斯在其代表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率先对交易成本做出了系统的论述。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在市场运行中,由于价格机制的运作而产生的。交易成本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获得有关交易对象和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而支付的成本;其二为减少执行过程中的冲突,进行监督和谈判的成本。
20世纪70年代后,专家学者对交易成本的研究更为深入。其中以达尔曼和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定义较为经典。达尔曼认为交易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易契约达成以前,交易双方为了相互了解、确定告知交易机会、决定交易条件产生的有关时间、资源和决策的成本;二是交易契约确定之后,交易双方需要根据交易契约的约定条件,发生的有关执行契约和双方互相监督对方履行职责的成本,交易成本贯穿整个契约过程。
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交易成本的定义,进一步对经济组织中的契约行为进行分析,将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系统运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费用。威廉姆森将交易成本细分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是指起草合同,并就其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交易双方履行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为解决纠纷建立管理机构的成本以及后续运作的成本;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契约生效后,网络信息维护的成本等。
本文中S国有企业将Y同志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给X会计师事务所来开展,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审计费用、外包合同的签订,以及实施监督的成本。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如果通过外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选择将某些业务外包出去。
第三章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案例分析.....................19
3.1委托代理双方基本情况................................19
3.1.1 S国有企业概况...........................19
3.1.2 X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22
第四章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3
4.1 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过程存在问题........................43
4.1.1对外包商的选择评估不充分...............................43
4.1.2对外包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44
第五章提升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质量的对策建议........................55
5.1规范好中介机构的选择流程................................55
5.1.1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55
5.1.2严格执行中介机构选择程序..............................56
第五章提升S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外包质量的对策建议
5.1规范好中介机构的选择流程
5.1.1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
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务审计相比,其复杂性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要求都更高。对于S国有企业而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业务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审计质量的高标准和审计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必须进行深入全面的考虑,以确保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要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为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