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内部审计论文格式、内部审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

日期:2021年04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20
论文价格:3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161134066444 论文字数:26632 所属栏目:内部审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本文选取 2013-2018 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在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关关系,着重考虑内部控制对其两者关系的调节效用,并进一步考虑在产权性质不同时,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调节作用的差异。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995 年,我国颁布及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确立了股权质押制度。在股权质押初期,股东只能通过场外质押的方式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办理股权质押业务,当时对质押的股权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流动性较强的大公司股权,且手续费复杂、股权价值难以监控等情形的存在使得股权质押市值每年不超过一万亿。2013 年开始,具备特殊的市场中介角色的证券公司可以进行股权质押式回购,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由场外质押扩展到场内质押。2014 年 7 月至 2015年 6 月期间得力于牛市的推动,股权质押市值规模超过万亿,发展迅速。又 2016年至 2018 年期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股东定增和减持的新规,股东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股权质押这一高效快捷的融资方式自然而然的成为替代性的融资渠道,受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青睐。截止 2018 年 12 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据东方财富网显示,A 股的 3569 家上市公司中有 3433 家参与股权质押,比例高达 96.19%,累计的质押股数高达 6345 亿股,质押总市值达到 4.23 万亿,占 A 股总市值的 8.69%。A 股反映出“全股质押”的现象,由此可见,股权质押这种融资方式已经普遍存在,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质押不需要监管层的层层审批,而且股东的控制权也不受影响,这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融资方式,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股权质押作为二次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一行为也反映了控股股东资金紧张的现实状况,助长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存在控制权转移风险和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比如,在 2017年有上百家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陷入了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困境,其中洲际油气成为第一个被强制平仓的企业;2018 年,ST 保千里的股价有 28 个跌停板,并且其实际控制人失去了联络;乐视网质押的股权全部都跌破平仓线等。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股权的透明性和流动性都日益显现。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已是资本市场的常态,可以给控股股东带来极大的利益,受到控股股东的青睐。但是因控股股东权力过大且缺少相应的监督与规范制度,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股东质押股权可能是其输送利益的手段之一,如通过一些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高杠杆资本运作、过度投资等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甚至可能是股东为了套现脱身的方式;另一方面,股权质押存在控制权转移风险,若股价跌至平仓线,则股东的控制权很可能被转移至质权人,进而形成负反馈效应,引发股价崩盘。在此研究背景下,研究目的有如下三点:

(1)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控股股东是否会利用股权质押这一合法行为“掏空”上市公司的利益或者对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减少供应商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信任,影响其提供商业信用的决策。

(2)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供应商与企业双方的信任。本文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视角出发,试图将其引入股权质押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框架中,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在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所取得的商业信用的相关影响机制。

(3)进一步探究在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调节作用的差异。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将产权性质进行分组研究,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给相关监管部门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提供参考。

...........................


2 文献综述


2.1 股权质押相关的文献综述

2.1.1 股权质押的动机

股权质押是指企业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融资款项的行为。股权分置之后,公司法人股和国有股可以在市场流通,这为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提供了机会,并受到 A 股市场的青睐。在归纳有关于股权质押的相关文献后,总结出股权质押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动机是为了解决融资困难,缓解财务困境的现状,从而通过股权质押来获取财务资本;第二类动机是控股股东以掏空上市公司为目的,通过股权质押这一途径,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1)股权质押获取财务资本的文献综述

当公司面临财务困境需要取得资金补救时,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具备保证金的财务杠杆效应。股权质押不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易变现性,而且处置成本也较低。通过研究分析江苏阳光集团,肖成民和吕长江(2006)[1]发现,公司控股股东不断的将其持有的股权质押出去以获得融资借款。郝项超、梁琪(2009)[2]研究发现,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这一方式可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获得与转让股权相当的融资款,不仅可以让股东提前收回投资成本,也可以用于偿还债务。艾大力、王斌(2012)[3]认为股权质押相比较于股份转让来说,优点在于其不丧失控制权且无需通过监管层的层层审批也可以达到融资的目的,这也是股权质押这一融资策略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李洪涛(2017)[4]认为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取得借款来缓解财务困境并非全部目的,还可能是为了实现资本在市场上的再次流通,将账面上处于静态的股权转换成动态的现金流,使其能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杠杆效应。

图 3.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理

............................


2.2 商业信用融资相关的文献综述

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相比于银行借款来说,商业信用融资的资本成本低、操作灵活、筹资便利以及限制条件少,构成了企业流动负债的主要部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业信用融资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属于比较重要的融资方式,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在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动机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梳理回归。

2.2.1 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

我国资本市场中,商业信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供应商、企业与银行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充分了解债务人的相关信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会使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内外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论:融资优势理论以及信贷配给理论。

(1)融资优势理论

融资优势理论主要说明了在银行贷款发展速度迅猛的这种大环境的前提下,商业信用还能大量被使用的原由。一方面,供应商与客户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对彼此的业务模式、公司环境以及财务状况等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及建立了合作互利的信任关系,能够时刻警惕公司信用的变化情况,并且交易过程中的监督成本相比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更具优势;另一方面,银行在评价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盈余以及信用程度等情况时,只能通过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等相关公开信息来判断,但是这些信息可能存在盈余操纵或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风险,会计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而供应商与企业在频繁的交易过程中,可以通过细节观察企业是否职责分离、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是否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等方式来判断企业是否值得信任,从而做出商业信用决策,可以减少损失。由此可见,与银行借款相比,商业信用在融资排序上更具优势。

Schwartz(1974)[19]是最早提出商业信用信贷优势理论的学者,其认为供应商相比于其他外部资金提供方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Petersen 和 Rajan(1997)[20]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认为供应商在长期的交易往来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企业赊销款的偿还,并且可以为那些运营能 力 良 好 且 有 资 金 需 求 的 企 业 提 供 更 充 足 的 商 业 信 用 。 Fabbri 和Menichini(2010)[21]也研究发现,相比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商会更加清楚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商业信用的决策,减少坏账的风险,同时,供应商也愿意为经营情况好的公司多提供商业信用,提高市场份额。

.........................


3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14

3.1 理论基础...........................14

3.1.1 委托代理理论........................14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14

4 研究设计..............................21

4.1 研究假设..........................21

4.1.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21

4.1.2 内部控制质量调节作用的影响.................21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26

5.1 描述性统计.........................26

5.2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