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格式、市场调查与预测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简析《咨询业在中国》的理论和写作思路

日期:2018年02月01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93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4191907364086 论文字数:3312 所属栏目: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咨询业创新

简析《咨询业在中国》的理论和写作思路


[摘 要] 文章从理论创新、思想脉络、写作手法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了《咨询业在中国》一书。


[关键词] 咨询业 创新


[Abstract] The article evaluates the book of“Counseling Industry in China”in view of theory bring forth,thread ofthought,writing expression,etc.

[Key words] Counseling industry; Bring forth


21世纪,是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适应时代的需求,“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国服务质量大写真”、“中国社会效益工程”三大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顺利开展起来了。这三项活动旨在形成一种先进的综合理念,并将这种理念逐步推向全社会的自觉系统,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咨询业在中国》正是这三项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由李靖主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咨询业在中国》,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成果,写在我国咨询业发展了20多年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咨询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暴露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适逢中国加入WTO的契机,这时迫切需要的是对产业整体上的思考,从而做出科学的总结,以对咨询业的发展做出规划,指导产业的发展,《咨询业在中国》适逢其时,创建性地对我国咨询业做出较系统的概括,为咨询业的未来发展吹起了理论的号角。《咨询业在中国》思想脉络清晰,视角独特,注重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说是新世纪咨询业研究的一部优秀的作品。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创新的理论咨询是指政府、企业或个人向顾问或特设的机关询问、征求意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咨询业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咨询理论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咨询业在中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入手,对咨询程序、咨询费用等理论问题不多着墨,而把写作重点放在探索中国咨询发展之路上,以此为基点展开全书的论述。

纵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几处理论创新点。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编者在论述咨询业的发展背景、影响因素、发展方向等问题时,没有把咨询业孤立在中国范围内,而是以联系的眼光,把中国咨询业作为世界咨询业的一部分,考察全球领域经济发展的走向,从而得出咨询业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的结论。在此结论基础上,编者进一步分析了咨询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引擎,是为企业持续发展、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服务的,应该“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在思维理念与技术水平上体现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全面考量咨询业的社会作用,创新地提出了咨询业是中国经济从计划走向市场、从粗放走向集约的助推器,是企业二次创业的跳板的论断。从宏观角度,编者分析了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者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学化、民主化、组织管理现代化的决策是尤为需要的。而咨询业作为创造性智力服务,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可以提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快两个转变的进程;而从微观角度,编者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目标不明确,生产没有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成为生产的要素之一,市场需求的信息更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信息咨询可以更有效率的组织市场需求信息,使企业的经营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国有企业越过低谷,迎来发展的高峰。科学的定义咨询业的发展之路。咨询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图书情报界、经济学界探讨比较多的论题之一。该书编者在论述该问题时,没有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成果,而是实事求是地站在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由于受到支付能力、自身搜索信息能力、咨询服务的方便性和经济性等的影响,咨询需求限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而从供给方———咨询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咨询人员能力等来看,局限性是相当大的,不能很好地提供多样咨询服务。因此,咨询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供求相一致。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为咨询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规范咨询市场的秩序,培育高素质的咨询人才,把咨询业向产业化方向推进。


2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脉络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主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但可影响事物的发展。该书编者很清楚事物发展规律,并以此构成了该书“咨询业发展外因———咨询业发展内因———发展策略”的思想脉络。在第四章开篇编者就点出“咨询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于咨询业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全社会的咨询意识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就成为咨询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以此编者首先论述了世界大范围中咨询发展的背景,再以社会的咨询意识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外因,详细剖析了咨询业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在理清了咨询业所需的条件后,编者开始反思中国咨询业的是是非非,力求认清历史,把握未来。从而顺利地过渡到第八章,得出中国的咨询业正随着企业的不断变化与升级而逐步向正规化发展,必须将自身的使命与民族经济的使命连接在一起,才能迎来咨询业真正的辉煌的结论。随着编者的思想脉络一路走来,读者的思路逐渐开阔,对中国咨询业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而对中国咨询业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3 多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对事情的分析如果单从一个角度,往往会有失偏颇,失去了客观的立场。编者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咨询业在中国》的编写过程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段,力求系统全面反映咨询业的真实情况,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一方之观点。

3.1 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比较研究是该书的一大研究特色,没有比较,就显现不出差距,“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寻找似曾相识的轨迹,从别人的今天看到我们明天的身影。”出于以上考量,编者在书中大量使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比如:在分析中国咨询业具体情况之前,编者就先在第五章中对国外的现代咨询业进行了一下扫描,分析国外咨询业发展的特征趋势,让读者在阅读第六、第七章时自然就带着比较的眼光去阅读,未用编者细论,读者也能体察出中国咨询业之问题一、二、三,达到认识更清楚的目的。再如第一章中“土咨询,洋咨询,孰优孰劣?”,也是比较研究典型的应用。

3.2 多视角分析问题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编者在书中多处采用了一个问题从多个视角分析的写作方法。例如:在第二章中对咨询业的认识和体验,编者就从“企业看咨询: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政府看咨询———平淡就是永恒”;“咨询机构看咨询———回归真我”三个视角进行了剖析,有利于对咨询认识得更透彻。再如第六章中对我国咨询业主要问题的剖析,编者从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咨询界业内三个视角入手,比较系统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咨询业存在的弊病,让读者对问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3.3 图表的广泛应用编者在介绍中、外咨询业发展的情况时,十分注重采用图表表达的方法,正如编者在书中所说的:“用数据与图表说话,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东西,……不再纠缠于毫无事实根据的争论与猜测。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书中大量图表的应用,让编者的立意直观清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加了该书的可信性。

3.4 大量数据的引用用事实说话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翻阅过本书的读者就会发现,编者在说明问题时,很少就理论谈理论,总是列举实例或大量数据,一来使读者有比较形象具体的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用以证明推导理论的可靠性不是空谈。且在列举的实例或数据中,尽量采用90年代以来的最新的数据资料,贴近读者的生活。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七章“中国咨询机构扫描”,其中资料大部分是第一手资料,建立在对咨询机构调查问卷基础之上,少部分原始资料由安邦咨询公司提供,资料真实可信,可鉴性强。该书基于课题研究的目的,偏重于对中国咨询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性质上类似于咨询报告,而不能称之为咨询理论专著。从报告性质上讲,本书的写作是十分成功的。但正如同事物没有完美无缺一样,本书也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例如对咨询理论的深入研究、逻辑顺序的严谨度、写作用语的准确度等等。最后,笔者期望本书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咨询业,支持中国的咨询业,让“中国的咨询业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攻击与谩骂,多一些冷静与分析,多一些理性与执着,探求中国未来咨询业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