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语言学论文格式、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23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0811211434102200 论文字数:7776 所属栏目:语言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主观量副词


    1.1“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立。例如,对于“干了几天了?”这一提问
,可以有以下三种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达的是客观量,不含有说话人对于“三天”这个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1b)和(1c)表达的是主
观量:(1b)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大(主观大量),(1c)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小
(主观小量)。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所以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同时含有对量的大
小的主观评价意义。例如,对于(1a),只能从客观量上去反驳: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对于(1b)和(1c),不仅可以从客观量上去反驳,还可以从主观量上去反驳: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总之,上述几种量的对立关系如下所示:
 ┌客观量(不含主观评价)
 └主观量(含主观评价)┌主观大量(评价为大)
                   └主观小量(评价为小)
    1.2.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作为客观量,一百斤小于两百斤。但在(3)里,“一百斤”是主观大量,“两百斤”是主观小量。对量的
大小的主观评价,涉及说话人,受话人、当事人(如(3)里的“他”)、事件以及语境等诸多困素。比方说,(
3a)是为了证明当事人不是一个文弱书生,(3b)是为了证明当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但是,已经表达出来的量是不是主观量,是主观大量
还是主观小量,就不再取决于说话人自已的判断了,而应能从言语的形式特征上寻找到客观依据。例如,(1a)
的说话人也许在自已心里对“三天”这个量的大小有一主观评价,但他出于某种考虑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绪,
而宁愿作冷静的、客观的叙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说(1a)是客观量。另一方面,(1c)的说话人也许是用反
语来表示不满,他内心认为干的时间太长。但从形式上判断,(1c)只能是主观小量。类似地,(3a)的说话人内
心可以认为“一百斤”是个小的量,他说出(3a)的用意是讽刺那位自吹为大力士的“他”;但从形式上判断,
(3a)只能是主观大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尽可以进一步讨论人物分析和反语之类的修辞问题。
    1.4.以上我们只从意义方面对主观量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说明,意义离不开形式,如果不讲形式,那么对
意义的说明也是相当粗糙的。例如,比较下列每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学生了。
    (1c)才三天。
    (5)才开始呢。
    (4)和(5)都不含数量词。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体会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观念。比方说,“大学生”是关于知
识水平和教养程度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当大;“开始”是关于事件发展阶段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
当小。对这一类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也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6)才大学生呢。
    (7)都开始了。(1)
    (6)里的“大学生”被评价为一个小的量,可以设想,说话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当事人(比如是说话人自已
)将来要读博士学位。(7)里的“开始”被评价为一个大的量,说话人显然认为某事(特定的)到达开始阶段
时,其发展状况已相当可观。
    那么,(4─7)所表达的是不是主观量呢?此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扩大“量”,的概念,认为非数量
词也可表示这种广义的“量”,第二,只认为含(或仅含,以下同)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可以表示“量”,这
种“量”的概念是狭义的。选择前者,我们可以对某些词语(如副词“都”、“才”)的语义、语法作用做出
较为概括的描写,但对“量”的定义比较困难,不够直观。选择后者,则利弊相反。考虑到本文是探讨性质的
,我们宁愿牺牲一些概括性而换取一些直观性和明确性,因而规定主观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
语。
    贰
    2.1客观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不同的是,表达主观量的体词性短语其内部或外部还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话里,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2.2主观量的前边或其本身还有句重音,这是主观量的最显著、最重要的形式标志。按照口语里的实际读
法,前面举的主观量的例句应写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几例是主观量本身有句重音。(2)下面的例子是主观量的前边有句重音: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8a)表达主观小量,(9a)表达主观大量,句重音都在前边的副词上。(3)但也可以说成: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意思没有改变。
    2.3.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时,副词起着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只”、“仅”、“仅仅”、“就
”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比较以下句子:
    (10a)他在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会儿。
    (11b)我等了他'好一会儿。
    (12a)他有几个朋友。
    (12b)他有'好几个朋友。
    副词“好”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总是重读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可以重读副词,也可以重读后边的数量词:
    (13a)他'足有四十岁。
    (13b)他足有'四十岁。
    (14a)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14b)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只”、“仅”和“仅仅”帮助表示主观小量,一般重读后边的数量词,例如:
    (15)只有'一个星期了。
    (16)我仅找过他'一次。
    (17)那个瓜仅仅'两斤吧。
    2.4前面说过,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副词“足足”、“整整”除了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以外
,同时也帮助说明主观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观方面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未收“足足”,它对“整整”的
解释是:
    达到一个整数的:~一天│已经~三年了。
    上述释义仅仅注意了“整整”说明量的客观性质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它帮助说明主观大量的作用。根据这
一释义,我们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语病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例(19)也有语病:
    (18)*到北京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
    (19)*离亚运会开幕只有整整一个星期了。
    按我们的分析,“只”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整整”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19)的语病是在表示
主观量的问题上自相矛盾。
    顺便说说,概数词“多”是说明客观量的(表示有零头),在这一点上跟副词“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数
词“多”完全没有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