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发表栏目提供最新会计论文发表格式、会计论文发表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9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06021425252400 论文字数:3437 所属栏目:会计论文发表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为了从制度上、源头上加强对资金的监控,使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保留在国库中,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了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政府对直接采购的控制,使预算编制的方式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先从实行会计论文发表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谈起,然后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设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设想

 

 

前言

自2001年8月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基层预算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层层划拨,工资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购买货物或劳务款项由财政直接拨付给供应商;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虽然支付指令由预算单位下达,但财政不再将货币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而是将用款额度划拨到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监督的全面性,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且在预防和遏制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等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国库集中支付所引起的会计核算中的变化

以下笔者就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变化作具体的分析与比较。

变化之一: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1. 收入确认的变化

传统的财政资金拨款都是由财政部门拨到行政事业单位,单位收到银行进账单确认收入。而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2. 账务处理的变化

在传统的财政资金拨款方式下,预算单位实际使用财政资金,会计核算要分两步来处理:收到财政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等收入类科目;在实际使用财政资金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等支出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行政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 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的变化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采购资金的支付通过预付款的方式进行核算。通常采购单位或财政部门先把采购款划转到政府采购部门,经招投标后,再由采购部门将采购款实际支付到中标后的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政府采购款不再由采购部门转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而是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因此,在支付采购款时,通常采购单位不需通过预付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单位在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供应商开具的发票等原始凭证时,直接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等收入类科目。只有在采购价格高的大宗物品需要支付订金价款时,单位才需通过预付方式进行核算。

变化之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会计核算的变化

1. 科目设置上的变化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授权支付款项时,单位可在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批复数额度内直接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收到支付指令后,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把资金划转到供应商,最后代理银行要与人民银行或预算外资金开户银行实时或于当日营业终了前进行资金清算,并由清算银行将资金划回代理银行。

2. 收入确认的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在收到开户银行的进账单时确认。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3. 账务处理的变化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材料”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同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行政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变化之三: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的变化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额度年终结余(以下简称额度结余),是指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对财政部门在预算年度内已核定下达的用款计划,当年尚未支用并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应留预算单位继续使用的用款计划额度。额度结余的账务处理与单位资金结余的账务处理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单位额度结余与单位资金结余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其次,单位额度结余与单位资金结余的科目归类不同。

第三,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的独特之处。

第四,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的独特之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观念仍未完全转变,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偏差,部门预算编制较粗糙,预算比较笼统,单位内部仍存在一些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的项目。目前西方国家部门预算早已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已成为较为成熟的预算制度,它使用的方法就是零基预算法,而我国目前预算编制比较笼统粗糙,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缺乏精打细算,帐户上有沉淀资金时大手大脚,帐户没钱的时候便向财政伸手再要,致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预算法缺乏法律的严肃性,因而预算缺乏刚性。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内控制度不严密致使票据管理不规范,特别是该县下设二、三级的大单位,由于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统管财务的素质存在差距,致使某些单位资金管理不严格,甚至出现“小金库”现象,更不谈将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交付国库进行集中支付了。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大,财政本身的权利也相应增加,这就需要另一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非税收入管理是相联系的,与部门预算也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个新的事物,该县在年度部门预算时仍难免某些部门(特别是下设二、三级单位的大单位)将二三级单位的非税收入遗漏,而未列入部门预算中,以致这些收入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而难以采取正规票据予以确认,这给财务人员进行正规帐务处理时带来很大不便,只以内部收据代之。

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设想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操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具体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构建上,特别是在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地方采取两者制度融合的方式,实现制度的优势互补,更有其可取之处。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其一是实际操作上具有一致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操作主体一致。两种制度的承担对象一致。

其二是具体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因此,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互融合的形式,由同一操作主体对同一操作对象实施业务运作,在管理成本节约的情况下,既解决资金使用过程的胡花乱用问题,又解决资金拨付过程中的闲置浪费,通过制度创新,共同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互融合的具体设想

1. 岗位设置

国库集中支付制是以预算指标为运行介质,要求支付中心具有国库的部分管理职能。这就需对目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岗位设置和各岗位的职责功能予以调整,使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

2. 拨款流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拨款流程,大体上是财政部门对支付中心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中心收到单位支付申请后,根据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指标进行控制,对于符合支出条件的给代理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零余额账户中支付给收款单位(商品、劳务供应者或单位),同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办理清算。

总之,自从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实行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以来,加强了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监控能力,削弱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减少了资金流程环节,有效地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从根本上遏制了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强了我国的国力和世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如梅,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魅力中国.2008年12月上.

[2]李金宝,邱凤鸣.http://www.51lunwen.org/accountingauditting/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95-9396,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