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制度背景及现状分析 ..................... 38
3.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制度背景 .............................. 38
3.1.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变迁 ............................. 38
3.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的评价标准 ........................... 40
第 4 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 46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46
4.2 研究设计 .................................. 48
第 5 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 ................ 68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68
5.1.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进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68
5.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69
第6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环境协同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决定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因素是制度环境(Shirley ,2005)[341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以及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我国各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均衡(刘金星和宋理升,2013)[77],如樊纲和王小鲁(2011)[190]研究发现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存在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和监管体系,各企业之间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进行经营,上市公司的竞争比较激烈,公司在各类契约的签订和交易中受到的约束条件会更完善(柳雅君,2014)[342],因此市场可以达到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调节,从而降低机会主义成本,缓解企业面临的机会主义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魏婧恬等,2017)[343],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素市场程度的完善能够深化复杂产品的专业分工,能够降低契约履行的风险,增强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Levchenko,2007;Acemoglu et al.,2007;Costinot,2009;樊纲等,2011)[344][345][346][190]。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能会有两面性。
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市场化环境的不同,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法制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市场中介发展水平也存在这差异(郝颖,2010)[347]。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代表这个地区的法律、社会、经济等制度环境都要优于其他地区。首先,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好的地方,其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外部融资方式和更宽的融资渠道,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较低。另外,市场机制具有调节资源配置功能,能促进市场交易的活性,使得各项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因此,处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不会过分依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激励效应。其次,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竞争环境更加透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会发挥更充分的作用,使得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相对较少,降低了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企业有更加自由和便利的营商环境,使得企业交易成本降低,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预期收益。因此,处于要素发育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创新收益提升作用较弱。最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地区法律制度相对完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确保企业研发产出产品的排他占有,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从而能够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能够吸引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处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降低研发投资成本和风险、提升创新收益、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及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激励效果弱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及结论
7.1.1 研究工作
本文选取 2007-2019 年深沪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融合税收激励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等相关理论,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系统梳理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经济后果研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等,从而得出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组织管理水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2)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强度、可得性、持续性、普惠性多维度特征,探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测度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变迁,从企业产权性质(国有、非国有)、企业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要素密集度(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施现状,我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为本文的数据搜集、分析和实证检验提供支撑。
(3)基于市场失灵和税收激励理论,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以及资源基础理论,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管理水平三方面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协同理论、寻租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政府科研支持力度、“营改增”政策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协同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