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约半数患者最终结局为精神残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情感负担。美国研究表明终身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率为0.22‰。
根据患者评价指标得分按三级康复方案辅以有目的、系统、循序渐进且形式多样的康复工疗。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了为期12周的三级康复工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矫正不良行为,改善社会功能,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序列表法分研究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结合三级康复工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结合一般康复工娱治疗,即要求患者进行简单运动如健美操等)。探讨三级康复工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将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三级康复工疗)与对照组(一般工娱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疗效。
研究组治疗后的PANSS、BPRS和PSP量表评分分别为54.33±20.01、24.69±2.51和69.20±15.31,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75.73±23.26、29.80±5.10和59.35±16.84(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和PSP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6.33±18.01和61.35±17.25(P<0.05)。
三级康复工疗治疗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与社会功能,疗效优于一般工娱治疗。
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住院时间≥3个月,年龄18~60岁,病程1~20年,受教育程度在9年以上,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总分≥70,所有被试者无可卡因、尼古丁依赖和其他物质依赖史;严重躯体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孕期或哺乳期妇女、有明显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等不纳入研究。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和患者家属同意,全部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项研究持续12周,在基线期收集人口学资料及各项评价指标,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吸烟状况和药物剂量均相近;研究期间保持原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维持病情稳定,两组所用药物折合为氯丙嗪剂量时相近。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1.2.1三级康复工疗
第一级“减缓退化处方”,重复性简单劳动如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和不良行为矫正训练,组装产品中最简单的工序;第二级“维持功能处方”,一般劳动及较复杂工作如水笔全套组装加工工序,增加学习作业行为训练如叠纸、布贴画及木制玩具制作等;第三级“积极康复处方”,复杂工作训练和适应性功能训练如衣服分类和洗涤、小卖部销售和管理、水笔加工全套组装以及质量把关等。同时进行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即药物自我处置和自我监控症状。每一级项目规定标准与评分:不能完成计0分,部分完成计1分,全部完成计2分(达标);每一级所有项目均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级活动。
1.2.2疗效评定
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收集患者参加治疗前后的人口学资料,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PANSS和精神分裂症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定。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目前,我国多数精神科病房仍进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BPRS和PSP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0.63和0.70,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1.10,P<0.05),PSP评分高于对照组(t=3.29,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BPR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
2.2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PANSS、BPRS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SP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康复逐渐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如荷兰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推荐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同辈团体辅导,以促进患者康复。这会阻断患者与外界社会的交往。长期住院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性缺乏,兴趣丧失,社会功能退化,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本文结果显示,经过12周系统的三级康复工疗,训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患者病情改善,PANSS和BPRS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SP评分升高,提示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责任心、兴趣及自我管理方面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一般工娱治疗。本文中主动参与三级康复工疗患者在沟通和交往方面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信函或电话访谈,发现部分患者已重新回到学校或工作岗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适应行为有不同程度障碍,构成精神残疾,严重影响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家庭生活能力,造成精神贫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