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文专区:关于问题式学习的思考
摘 要: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其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学习, 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目的、知识来源、教学方式、沟通渠道、教师与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地位、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结果、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它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中心、教师起促进和引导作用等特点。
关键词: 基于问题式学习; 教学模式; 问题
基于问题式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简称为PBL) , 又译作“基于问题学习”或“问题式学习”或“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或“问题本位的学习”或“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 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 此后, 它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它最常用于医学课程的前2年的教学中, 在解剖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解决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或教学改革, 包括商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建筑、法律、工程学院和一些高级中学等。鉴于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增强学校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或生活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紧密联接方面所具有的生命力, 本文将从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涵义、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对这一专业发展模式加以探讨。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涵义
对于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
(一) 国外学者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鼓励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技能和相关内容知识, 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和争议的教学方法(Levin,2001)。①这种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发展、探究、调查、资料收集到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统整学科知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也有学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既是一门课程, 同时又是一种方法。作为课程, 它由一些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组成, 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 还译作“自主学习策略”) 、团体合作的技巧组织学习。作为方法, (Dr. Howard Barrows and Ann Kelson) 它类似于在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系统地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的方法。
还有学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课程编制和教育方法, 它通过把学生放置于反映真实社会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中, 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律的知识基础。(Finkle and Torp)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学习者希望解决的问题、疑问或难题为中心的学习。(Boud 1985) 它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近似于课程的东西。
(二) 国内学者的看法
胡庆芳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 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 同时, 它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 是学生在小组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②冯大鸣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 同时将问题作为选择知识的依据。
张建伟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姜美玲认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以问题为核心, 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 藉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③。
通观上述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的按照学科逻辑组织的科目教学的区别何在呢? 对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加以澄清,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本质。
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的不同
传统教学尤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主要侧重于传授知识, 让学生掌握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人类文化遗产; 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 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 或自我调节) 的学习者以及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二) 知识来源不同
传统教学的知识来源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的教科书上的学科知识; 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知识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 各门学科知识、实践者的专长及实务性学问、政策和实践、来自学生自身的知识。基于问题式学习选择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所选知识应当在促进理解问题、理解引起问题的可能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可能的方案时须予以考虑的种种钳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
(三) 教学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基于问题式学习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其最重要的活动是调查和讨论。它强调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亲自参与, 它注重通过交谈和辩论, 分享经验与认识, 促使学生转换并扩展其认识的视角, 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自我统一的、动态的认识系统。
(四) 沟通渠道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 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因而沟通渠道主要是单向流动;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则不仅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而且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因而沟通渠道是多向的。
(五)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 教师的任务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居于主要地位, 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加以辅导, 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从属地位。
(六)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学生所扮演的则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他必须自主地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融合新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疑问和矛盾。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
(七) 学生的积极性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由于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而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他们积极参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中各个环节的活动, 积极性较高。
(八) 学习结果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获得的是教师经过筛选、过滤等加工程序后的“第二手”的知识; 而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学生所获得的既有学生自己加工而得的“第一手”的知识, 也有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 教学效果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 虽然能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 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 而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它虽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效率较低, 这不能不说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一大缺陷,对此, 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通过上述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应该取长补短, 不可偏颇。
三、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特点
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判断一种教学活动是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标准是“谁是学习者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 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学习者必须自己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主动学习, 了解应该要知道什么, 以什么方式学习, 凭借自己的个体经验以及基于个体经验的个性化的知识自主地去解决所面临的疑问和矛盾。它促使学习者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融合新的经验和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富有个性的、自我统一的、动态的认识系统。换言之,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由此可见,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 学习者自己是学习者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也就是说, 这种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二)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这些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的散乱而又复杂的问题呈现了学习者实际要面对的挑战, 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动机。学习者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需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中心分析来解决问题。学习者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 就会知道应该学到什么知识内容。
基于问题式学习以问题汇聚焦点来组织高水平的学习, 基于问题式学习中的那些结构不良问题往往是没有规则和稳定性的, 学习者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