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 ,是当今社会无污染无公害的代名词之一 ,诸如绿色资源、 绿色食品、 绿色学校、 绿色反应 ……各种绿色化名词应有尽有。绿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更深 ,绿色的外延随着人们的需要而变得更广。绿色是零污染的象征 ,绿色是最优化的组合 ,绿色是最优秀的元素。推而广之 ,学校也应该实施 “绿色教育” ,即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 ,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才。从 “资源” 到 “加工” ,再到“产品” 形成一条绿色通道 ,而这条绿色通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加工” ,即学校教育教学。那么 ,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施 “绿色教育” 呢 ?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在课堂管理中实施 “绿色教育”
首先 ,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 “绿色” 学习环境。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的环境和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让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的思想处于零距离状态 ,达到彼此非常乐意接受对方的境界 ,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走进教室时打扮得体 ,大方自如 ,带微笑 ,用有神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学生 ,用亲切的语言向学生问好 ,然后开始教学 ,这无疑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反过来 ,如果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板着一副面孔 ,这样的环境和气氛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研究表明 ,学生喜欢一门学科从喜欢一个老师开始 ,厌恶一门课也从厌恶一个老师开始。由此 ,努力营造一个“绿色课堂环境” 是十分的重要的 !其次 ,充分利用 “绿色” 教育方法和语言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既能达到教育目的 ,收到良好的效果 ,又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和对抗情绪。在课堂上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 ,加之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 ,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此时 ,如果教师处理得恰当 ,整个课堂环境就不会受到影响 ,教学的连贯性也不会被打断。反之 ,教师对偶发性事件如果处理得不好 ,就会破坏本来很好的课堂环境 ,就会产生师生对抗情绪 ,甚至让双方都下不了 “台” ,严重者还会终止课堂教学。
二、 在辅导评价中实施 “绿色教育”
古今中外 ,有不少赏识教育的成功者和见证者。赏识教育是 “绿色教育” 的主要方法之一 ,即是对受教育者从积极向上的方面去鼓励评价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和成绩 ,也要给予充分肯定 ,让受教育者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充满自信 ,进而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充满信心和希望 ,达到产生动力完成目标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辅导和教学评价中 ,要多进行“绿色评价”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教育效率。比如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后 ,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的语言 ,比如 “答得非常好” 、 “有进步” 、 “不错” 、 “我知道你一向很努力 ,可能是不小心忘掉了 ,下次一定行” 等等。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或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时 ,可以用一些鼓励性的名言名句或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励、 鞭策学生 ,如用 “你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 、 “你一向很努力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 “你最近表现不错 ,老师相信你能坚持下去” 、 “你有个性、 有特点 ,把握好一定会成大器” 等等。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 ,这些鼓励性评价的语言 ,动力是无穷的 ,效力是巨大的。
三、 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 “绿色教育”
教材是 “绿色教育” 最好的设备和工具 ,是通过专家精心编写 ,适合学生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既是优秀知识的宝库 ,又是良好的教育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如何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应多从正面引导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章节 ,其教育侧重点不同。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 ,利用诙谐、 幽默、 风趣的语言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绿色教育” 。另外 ,还可以利用环境、 生活实践、 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 “绿色教育” 。总之、 只要利用好优质的资源 ,创造好良好的环境 ,采用好优秀的教育方法 ,运用好恰当的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就一定能达到 “绿色教育” 的目的 ,形成 “绿色教育” 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