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推进装配式住宅行业标准化工作
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是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下,亦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而行业内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完善程度是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随着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我国陆续颁布了许多有关装配式住宅的标准法规,装配式住宅质量管理制度趋于完善。但由于装配式住宅发展时间短,有关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建设仍需完善。
(1)完善装配式住宅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建筑行业《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传统现浇建筑,由于装配式住宅建设过程的特殊性,相关传统建筑法规并不能完全匹配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建设工作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依据,因此急需完善装配式住宅行业的法律法规,明确装配式住宅建设工作所对应的法律范畴。例如预制构配件的生产是否属于建筑活动,亦或是属于《产品质量法》的范畴。
明确构配件的质量监管模式也是当前装配式住宅立法工作的核心问题。构配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行为应该如何进行监管。一般制造业的工厂化生产质量监管由第三方质量监管机构执行,但由于装配式住宅构配件生产的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与一般制造业不同,因此建议对构配件的生产质量监管由对工程项目更加熟悉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我国监理行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对工程监理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构配件的生产质量进行监管需要对相关法规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适应装配式住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特殊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进入由粗放式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阶段,装配式住宅作为我国主要推广的新型住宅建造方式,其质量及其管理问题是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阶段我国装配式住宅建筑质量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清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装配式住宅质量的国内外文献、学习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并结合实际工程,分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三阶段识别出 46 项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的质量影响因素,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识别出 30 项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的质量关键影响因素。为保证问卷结果的可靠性及问卷数据之间的一致性,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得出不同人员之间对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得出,以问卷调查方式识别出的 30 项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在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初步发展阶段具有普适性。最后对该 30 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最终影响因素清单按其所包含影响因素不同特性共可划分为 7 个主成分,并分别对其进行命名。
(2)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
通过对实际装配式住宅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得出 30 项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的质量关键影响因素适用于该项目,以此为基础建立 ISM—MICMAC 模型对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在该项目中的层级结构和驱动力—依赖性作用过程展开研究,得出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按结构关系可分为直接层、核心层和基础层,按驱动力—依赖性作用机理可分为自治群、联系群、独立群和依赖群 4 个影响因素集群,并对集群作用方式展开分析
(3)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及关键影响因素层级结构研究结果和驱动力—依赖性影响方式,针对不同层级结构质量影响提出相应的装配式住宅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