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格式、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思考

日期:2024年02月1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0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2141001537219 论文字数:25896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通过回顾现有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了解到当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进展,并收集现有数据了解到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已经由下降转上升呈现“U型”变化趋势。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收入是劳动者尤为关心的话题,收入分配的制度涉及到国家总体收入在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分配,良好的分配制度能够保障各方的收入,保证各方收入之间的相对公平。正所谓,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劳动者工资收入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第一步,成为了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我国政府报告中曾多次提出要适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努力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升应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劳动报酬增长的速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逐步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并指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当健全的方向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劳动者薪资水平持续的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劳动份额的上涨能够促进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卡尔多在1961年提出了“卡尔多事实”,从长期看,劳动收入份额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从一些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看,多个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稳定性,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的宏观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趋势,劳动份额急剧下降的时期与我国全球化的程度基本一致。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21世纪初我国劳动份额下降的速度加剧,在2010年前后劳动报酬发生波动式上升的变化并持续至今。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自1990年至2020年呈现出“倒U型”的变动趋势,拐点出现在2008年前后。结合来看,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似乎和对外贸易变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估计对外贸易对劳动力市场收入份额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开放经济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迁和收入的演化,也有助于挖掘劳动份额变动的成因。对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合理调节劳动收入,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同样也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1.2研究方案

1.2.1主要内容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和200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匹配,实证分析企业出口行为对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进一步加入企业层面相关变量进行深入研究,随后对本文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展开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作用机制检验,最后我们根据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首先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给出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图,最后本章介绍了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根据已有文献,本文主要梳理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国内外文献,包括劳动收入份额测算、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外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相关文献。随后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总结评述。

第三章,现状分析。本章节利用宏观数据分析了我国整体上对外贸易变化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宏观趋势,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微观变化,深入研究了企业出口及劳动收入份额在不同出口方式下以及区域异质性下的表现。

第四章,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本章首先从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两方面探究了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机制路径。随后,我们参考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说并对其成立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五章,数据说明与基准回归。本章节首先介绍了企业职工劳动收入份额、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的测度方法。随后展示数据整理和清洗的步骤、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回归模型的构建。之后进行实证分析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替换指标、更换回归方法、内生性处理等方法检验实证结果是否稳健。

第六章,进一步分析。本章从不同企业区域、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出发,进行了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分析。之后,对企业出口影响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检验。为了验证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本章构建相关指标将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量化,实证检验企业出口影响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之后,在拓展性分析中从企业出口密集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出口密集度对劳动份额的影响。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收入分配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问题。“Kaldor事实”指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劳动份额趋于稳定(Kaldor,1961)。尽管有部分学者对上述“事实”提出过质疑,但是大部分学者依旧认同劳动收入份额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上升的趋势(Kristal,2010),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劳动份额的持续下降,学界开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决定。Blanchard(1997)通过对OECD所属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各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中期内不是一个常数,各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并不是一致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不断地降低,英美等国的劳动收入份额较之前变化程度不大。Lawless和Whelan(2011)研究发现,除了英国和葡萄牙之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欧洲多数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与原本的统计口径不一致,过去25年中,美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1/3原因为统计方法问题(Elsby,2013),当把自我雇佣纳入统计范围时,那么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保持不变(Gollin,2002)。

在学术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的,在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周期波动、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贸易开放等。

(1)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的转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不断地下降,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经济体部门组成在调整(Serres,2001)。已有学者研究了发展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发展阶段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幅度不能弥补生产力的增长幅度,从而造成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劳动者工资增长的幅度变大,那么劳动者收入份额自然得到提高(Maareky,2012)。我国学者测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一十年代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骤降的状态,十年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了10%左右,引起劳动收入份额骤降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也有学者从部门和产业视角衡量劳动收入的占比情况,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明显的差异,产业结构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范从来和张中锦,2012)。我国学者王林辉和袁礼(2008)利用1978年至2012年的中观数据,通过建立两部门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结果适用于1996年至2002年这段时期。

2.2关于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研究

出口贸易通过各种渠道对经济社会发生重要作用。如提升社会福利水平(Sakyi and Opoku,2018;Sun et al.,2020);促进经济发展(Ramanayake and Lee,2015;张小宇等,2019;Zahonogo,2016;Manwa et al.,2019);影响企业生产率(Feenstra and Kee,2008;Cieślik and Parteka,2021);缩减生产成本(Edmond,et al.,2015;Hsuet al.,2020);加快调整产业结构(Li et al.,2012;孙玉琴等,2019);促进产业集聚(Fujita et al.,1999);缩小收入不平等(Silva and Leichenko,2004;Hartmann et al.,2020;Xiong,2020)等。

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贸易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实证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在国内外学者中,关于贸易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Stolper-Samuelson定理”和“讨价还价”模型等,运用各种经验分析手段,通过对发达经济体的截面或面板数据进行分析。Guscina(2006)运用18个工业化国家1960-2000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度提高恶化了这些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Decreuse and Maarek(2011)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对欧洲国家的劳动份额下降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工资刚性的国家对外贸易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而工资具有完全弹性的国家则不受影响。其影响机制在于,在那些在工资具有刚性的国家中,贸易全球化会引起因素的再分配,从而造成资本密集行业的扩大,劳动密集行业萎缩以及失业增加,最后造成整体劳动份额的降低。

第三章 我国出口贸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