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中文章首先整理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概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三条主要路径;之后基于 2002-2017 年这 16 年间我国的出口数据,测算分析了我国总体的出口技术水平和对 21 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技术水平;接下来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目的地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不管是总量还是质量在最近二十年间都大幅度上升,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益匪浅,不论是国内经济还是对外贸易都获得了巨幅增长。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提出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然而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也伴随着国际上遏制中国发展的力量的抬头,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发展好我们的科学技术,满足人民的需求,也要综合考虑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是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包括各个出口市场上的政策波动等。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我国政府依然坚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为国际贸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将不仅满足中国自身需求,最终也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从国际大环境上来看,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日趋严重,全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也随之提升。目前全球来看经济复苏依旧乏力,虽然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已逐步从低谷进入复苏阶段,但复苏步伐依然缓慢,难以实现强劲增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已成为新常态。我国是全球上百个国家和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我国的外部环境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冲击和挑战。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一方面中国一直在为自身发展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改革,另一方面我们也受到世界上的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各国为了自身经济、政治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出台政策干预经济发展,这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却导致国际贸易的发展受阻,最终全球分工秩序被破坏,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利用,全球价值链被中断。例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的美国,就因其政策的波动而对中国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究了中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的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现状,其次研究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寻求能够提升我国出口部门技术实力,最终促进外贸升级抢占国际高端市场的方法。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当前世界各国都频繁变动政策,以求在全球价值链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背景下,找出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最终促进中国整体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方法。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讲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意义,接着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研究过程并通过技术流程图展现本文的行文过程。最后介绍本文的创新点和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之前研究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技术水平的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具体包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概述,出口技术水平的相关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一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在对这些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过往文献进行总结,以求找出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影响机制及路径分析。本章首先对本文研究的两个关键变量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及意义。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设定为某地区或国家的政府改变现有政策的可能性以及现有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所造成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难以预测。其次通过数学模型的推导说明了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三个因素,包括出口部门内部的技术进步、出口部门外部的知识资本积累和出口部门所处的市场环境因素。最后通过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因素说明了目的地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主要路径。综合这几条路径,说明了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产生负向影响,为实证分析做好基础。
第四章我国出口现状的分析与测算。本章综合考察了目前我国出口的结构特点和出口技术水平的基本情况,其次综合多种方法选择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表现我国的出口技术水平,随后利用 Hausmann 的方法,测算了 2002-2017 年间我国对目的地国的出口技术水平。本章纵向比较了这十几年间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增长情况,横向比较了我国对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出口技术水平状况。
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在第三章理论机制分析和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而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本章中使用了由国研网对外贸易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 2002-2017 年的贸易数据测算出来的我国对各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后在根据样本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内生性检验。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
2.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
一般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那些很难预测或者不可以准确预测的一个经济体未来政策方面的变动。所谓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事件中结果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有所不同,某件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是未知的,只能通过当事人的主观判断且所有的不确定性不可以通过保险等类似手段排除。Knight(1921)首先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提出定义,他将其定义为难以预测概率且难以把握的事件。后续研究都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的不确定性进行定义,包括从个人主观上可获得的信息、当前经济的波动性和未来经济状况的可预测性等多个角度。一般来说不确定性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风险,它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可以利用概率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类是模糊,其概率的分布不确定因此无法描述其发生的可能性。Bloom(2014)把不确定性定义为事件发生的波动性。Jurado(2015)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不确定性的实质在于其不可预测性而不是单单是波动性,他指出政策难以预测本质上不只是一种未来情况的波动,同时也是一种条件波动。屈文洲(2018)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波动,当面临这种不确定性时,人们难以搜集到全面的信息,从而在市场上处于被动,最终经济主体难以预测经济体未来经济运行状态的情形。Alchian(1950)认为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时,决策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将变得失去意义,而应当转而寻求“正利润”。他进一步指出,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每一个有可能被选择的行为都是各种潜在结果可能的分布,而不是唯一的结果。决策者应当做的只能是选择一个最优的概率分布,毕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大家无法对概率分布进行调整以求利益最大化。
...............................
2.2 出口技术水平的研究
2.2.1 出口技术水平的测算
目前关于一国的出口技术水平高低的研究都是采用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在出口技术复杂性的概念提出之前,Michael Y(1984)在研究中使用了贸易专业化指标,该指标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用人均 GDP 加权平均来近似衡量。其研究结果认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是与人均 GDP 正相关的。他的研究路径为当某个国家的发展相当于其它国家存在相对优势时,该国出口产品的技术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正相关的,一般在研究中可以使用人均 GDP 表示平均工人工资,因此得出可以使用人均 GDP 为权重计算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此后 Hausmann 等人(2003)首先提出了“出口复杂度”的概念。他认为,一个经济体的出口质量与其技术优势成正比。他构建了体现出口技术含量的综合指标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这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出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和产品价值。Hausmann 首次提出复杂度一词后,他进一步扩展了贸易专业化指数并将其用于国际贸易研究。随后,他们使用两步法对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比较优势指数作为权重,计算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接着利用各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使得一国出口一篮子商品的技术结构数据化,用于衡量该国出口技术的复杂度。Hausmann(2007)又一次扩展了一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定义,认为它是对一个经济工业产业出口绩效的综合评估。Rodrik(2006)的研究说明一个国家的出口技术水平是与该国的平均生产率相关的,这也说明了可以使用生产率来近似代表一国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由于各国出口的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差异,Xu(2010)用一种出口产品的相对单位价值代替了以前的产品质量指标,调整了罗德里克的技术复杂性指数,并将产品质量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的高估效应和人均收入对出口技术水平的低估效应排除在外,更准确地衡量了中国出口技术的复杂性。此外为了研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并研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对于中国国内发展水平的溢价,Schott W(2008)使用美国进口数据构建了出口相似性指数 ESI 来衡量中国之间的出口,描述了两国内部技术内容和出口技术结构的差异。
表 4. 1 货物贸易出口产品划分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