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相关概念界定...................................... 17
3.2 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因素分析............................ 18
第四章 出口技术水平的分析及测算.................................. 25
4.1 我国出口现状分析................................. 25
4.2 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测算................................. 27
第五章 实证分析............................. 33
5.1 模型与变量设定...................... 33
5.1.1 模型设定............................. 33
5.1.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34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模型与变量设定
5.1.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1)被解释变量
出口技术水平(𝐸𝑇𝐿𝑌𝑖,𝑡):利用中国对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代表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该被解释变量也反映了我国出口部门的技术创新。时间跨度为 2002-2017,数据使用第四章测算所得的结果。
(2)核心解释变量
出口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𝐸𝑃𝑈𝑖,𝑡):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𝑡年出口目的地国𝑖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数据来源于policyuncertainy网站。
Baker 基于新闻报道的关键词,测算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具体来说他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由三部分加权组成。指数的第一部分是新闻指数(News Index),该部分利用该地区的权威媒体新闻报道中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关的文章,利用文章中相关词语出现的频次来衡量。指数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即将到期的税法指数(Tax Expiration Index),该部分利用该国每年即将到达最后年限的税法条目数来衡量法律政策变动导致的政策不确定 性 。 该部分考察不同的预测机构对重要经济指标预测的差异。各个预测差值指数又可以分为 CPI 和该国政府支出预测的差值。最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总指数(Overall Index)利用以上三部分进行加权,其中新闻指数最大为 1/2,税法条例由于其可预见性占比为 1/6,最后 1/3 为预测差值。一般研究认为,该指数可以大体上反映出各国央行的政策波动情况。由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存在更具有连续性的优势,因此与其他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方法相比,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表 5. 1 编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关键词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中文章首先整理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概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三条主要路径;之后基于 2002-2017 年这 16 年间我国的出口数据,测算分析了我国总体的出口技术水平和对 21 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技术水平;接下来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目的地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本章为全文的总结,将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结果,总结研究结论,并尝试性多层次多角度提出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政策建议。
(1)在影响机理方面对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我国出口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利用了企业创新理论、实物期权理论、异质性企业理论、技术传播理论等,在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理论机制。发现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因素包括出口部门内部的技术进步、出口部门外部的知识资本积累和出口部门所处的市场环境因素,并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目的地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基本路径,发现出口目的地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我国的出口技术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2)在我国出口技术水平的分析方面,本文测算了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利用其来衡量我国出口技术水平。根据测算结果发现,在 2002-2017 年间,我国对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的出口技术水平都显著的大幅度上升。从各个要素密集型产品的增长趋势来看,总体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量最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总量有所提升,但是它们两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综合以上各种产品的出口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占比显著上升,也说明了我国整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显著上升,我国的出口结构得到大幅度优化,我国的出口技术水平在这些年间也大幅度上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