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模型建立.........................48
5.1.2 变量选取.........................48
5 陆港建设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5.1 陆港建设与对外贸易 PVAR 面板回归模型
5.1.1 模型建立
向量自回归模型是 Christopher Sims 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提出来的,这个模型是运用有时间序列的特征数据中的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若干的为了估计共同内生变化的动态关系,该模型的优点没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区分。详细的说是,在进行回归时: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所有的变量当成外生变量,用这个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1988 年 Holtz-Eakin 提出了一种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的向量自回归(PVAR)方法,众多学者陆续的对此方法进行完善。
5.1.2 变量选取
由于我国陆港建设起步晚,时间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陆港评价体系,所以采用货运量代表反映陆港情况,对外贸易指标选择进出口额来表示,同时,为了降低各变量受时间的影响程度,本文将采用增长率作为变量。
表格 5.1 描述性特征
.............................
6 结论及建议
6.1 论文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西部地区的陆港建设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实证方面首先论证了陆港建设的必要条件:陆港建设首先能促进当地对外贸易发展,其中,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 PVAR 面板分析了陆港建设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再次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陆港建设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得出结论:在贸易规模方面:陆港建设对出口方面和进口方面都产生了正向作用,但陆港建设对出口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在贸易方式方面:陆港建设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产生了正向作用,其中陆港建设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极其突出,说明陆港建设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出口货物,同时也会对产业聚集、提供工作岗位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陆港建设时间短,与此同时对其研究少之又少的情况下,加之作者的本身能力有限,好多地方需要改进,具体如下:
首先,就陆港本身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西部地区路段上的陆港建设刚刚起步,在本文时间研究范围内,因为许多省市的陆港由于运行时间短的关系,虽已开始正式运营,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可能并没有显现出来,就比如贸易规模进口方面的研究,陆港建设对其的影响就很小,甚至固定效应估计出现不显著的现象,因此,如果陆港建设慢慢完善,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再对陆港建设产生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具体到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会应该得到一个相对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其次,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这一路段的城市经济情况来看,各城市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不一样,相差较多,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主要地控制变量GDP 取了对数,没有进一步对城市发展的差异性深度考虑,比如乌鲁木齐市在贸易方式方面除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还有边境贸易,这些都是没有考虑的。因此,如果在以后的分析中能够进一步将城市发展在对外贸易这方面的差异性考虑放入模型中,能够提高陆港建设对对外贸易影响的模型完善度。
再次,从实证分析中陆港的核心特征变量来看,本文选取陆港建设时间作为陆港特征变量,这只是一个时间节点,而且这也不仅仅唯一的陆港特征变量,随着陆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陆港体系越来越健全,会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来衡量陆港出口量和进口量。因此,如能将更多的陆港建设表征变量加入实证分析,甚至明确的指标来衡量陆港运营情况,实证结果将更加更具有说服力。
最后每个省市的陆港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陆港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与明显区位优势,从而借助陆港建设这个抓手,找准各陆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特色定位,是各个城市在建设陆港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盲目跟风兴建陆港、必然引起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将无益于陆港所在城市的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