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结合有关于特色小镇的政府性文件,构建了能够评价多种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桂林市大圩镇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特色小镇大圩镇的发展情况。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文件,鼓励各省市推动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该文件的颁布,是我国特色小镇规范化发展的开端。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指明了特色小镇的具体形态,并且强调了特色产业对于特色小镇的重要性。201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金融方面,要把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2021)》,提到要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并在有关政策文件中,提出要规范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为了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各省也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特色小镇开始快速发展。在国家住建部推出第二批特色小镇后,国家级的特色小镇已经达到了403个。截至2020年,各省的特色小镇总数也超过了1000个。其中,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领先全国。截至2020年,浙江省已经推出了42个特色小镇,并且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有21个特色小镇的产出超过了百亿元。由此可见,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可以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让更多的开发商、投资者关注到了特色小镇,随着各地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颁布,在未来,特色小镇的数量将会不断增长。
随着特色小镇的数量不断增加,特色小镇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人们也愈发重视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对当地的产业、经济、社会效益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而特色小镇发展的水平越高,也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评价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需要准确合理。以往,我们评价一个区域发展的水平,往往是从经济方面进行考量。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相关文献和政府文件的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筛选能够评价特色小镇发展水平的指标,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共性指标,再根据不同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提炼出出适用于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评价体系。而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方法计算指标权重,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实证研究,以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为例,分析其发展水平,找出其发展短板,并为其提供建议。
1.2.2 研究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介绍。
第二章介绍了特色小镇的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第三章通过对文献和政府文件的整理,初选了特色小镇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筛选原则,对初选的指标进行了筛选与修改,最终构建了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旅游服务型特色小镇标评价体系分别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选取桂林市大圩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圩镇的发展水平,找出了大圩镇在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与短板,并为大圩镇日后发展提供建议。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主要对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进行总结,就其局限性进行说明。
第二章 特色小镇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特色小镇相关概念
2.1.1 特色小镇的概念 随着一系列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国家级、省级文件的出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很多研究学者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特色小镇,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特色小镇。
在2016年7月,国家各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特色小镇应具备的特点。该文件指出特色小镇应该具有包含宜居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鲜明的特色产业等5大特点。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除了特色小镇这一概念外,还囊括了小城镇的概念,是不等同于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综合体。特色小镇要聚焦于产业发展,同时也要具备生活环境。而培育特色小镇的目的是为了让当地一些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突破体制机制限制,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带动该区域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推进城镇建设。
国内的不同学者也就特色小镇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宋海朋(2022)等学者认为特色小镇并不是建制镇。其内含新理念,新产业,可以极大的推动当地的产业和体制机制。研究学者还认为,完善特色小镇政策可以促进特色小镇发展[1]。周稚雅(2022)等学者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聚落单位。特色小镇应该具备4中功能,分别是产业,旅游,文化和社区[2]。李小艳(2021)等学者采用了国家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对于特色小镇的界定,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创新平台。并认为特色小镇具有4个特征,分别是资源全域性、业态适宜性、功能聚集性、布局独特性[3]。陈光义(2017)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聚合性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统筹资源,不断结合产业、城镇、人力与文化优势[4]。仇保兴(2017)经过研究认为,特色小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系统。这个动态系统应该具备包括开放性、多样性、系统性等在内的多种特性[5]。
2.2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小镇建设的研究较早,国外学者对于小镇的研究主要在“卫星城”、“田园城市”、“城乡融合”等方面。其中,国外对于“田园城市”的研究较早。早在1898年,就有学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其研究认为,大城市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城市资源不足、人口过剩,为了解决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在城市周围就会建立起一些小的城镇,这些小城镇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既可以解决城市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又可以带动当地以及周围的经济发展。除了“田园城市”之外,国外学者也将将注意力聚焦于“卫星城”,研究者认为,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在大城市周围会聚集起很多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不断发展,其规模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众多这样的小城市像卫星一样围绕在大城市周围,而大城市和周围的小城市共同促进对方发展。Karl Heinrich Marx于1954年提出城乡融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存在差距,因为城市相对于乡村而言,聚集了大量资源,其发展速度会远远大于乡村,减少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就应该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由此来实现城乡融合。
有国外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城市的周边坐落着很多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作为大城市与乡村的衔接,对于城市和乡村发展意义重大,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才能提升乡村的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Melanie Kay Smith(2004)认为要保证特色小镇的发展,就应该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小镇了解发展优势与短板,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指导[15]。Meliha Aklibasinda(2010)认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式,学者认为要走绿色开发的发展道路 [16]。Maguigad(2013)合理的规划对于特色小镇而言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提 [17]。
第三章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
3.1构建思路.......................... 15
3.2构建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15
3.3指标预选..................... 16
第四章 特色小镇评价体系权重............................ 27
4.1计算特色小镇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27
4.1.1层次分析法 ...................... 27
4.1.2熵权法 ........................... 27
第五章 实证研究........................... 37
5.1 大圩镇基本情况介绍 ....................... 37
5.2 特色小镇数据来源 ............................ 37
5.3大圩镇数据测评.............................. 38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大圩镇基本情况介绍
灵川县大圩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特色小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全镇总面积193平方千米。大圩镇的东部是潮田乡与海洋乡,西部与桂林市七星区接壤,南部与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相邻,北部紧邻灵田镇。大圩镇包含了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内有漓江纵贯其境。其自然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并且由于桂林市对于当地水资源的保护,大圩镇的水体质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大圩镇所处的灵川县交通便利,距离桂林市中心11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26公里。
近些年来,大圩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旅游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2019年,大圩镇完成财政收入2539万元,同比增长7.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亿元;农村居民镇人均年收入14301元,增长12%。2019年,大圩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3.37亿元。
灵川县大圩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先